行业专栏

A123已申请破产保护 万向收购失败分析

凤凰汽车专栏作家 田永秋
2012年10月17日 12:56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田永秋

作者:田永秋

核心提示:虽然万向没能成功抱得美人归,但塞翁失马,奄知非福?A123二季度总计亏损达8290万美元,公司的人员运营成本一年就能花掉1亿美元,在全球经济如此低迷的时候,如此烧钱速度让人咋舌。未完成收购,万向集团也成功地躲过了一个沉重的包袱,集中精力在与Ener1的合资企业运作以及自主电池及电动车的研发上。毕竟,在全球制造业的

凤凰汽车讯 美国时间10月17日,上午Nasdaq股市一开盘,资深股民Alfred就紧盯着他刚买了一个多月的代码为AONE的新能源股票,内心狂跳不止,头上的渗出的细小汗珠让他有些花白的头发看上去油光粉亮。

自一个多月前听说AONE有了财大气粗的中国投资方的介入,Alfred本能的感觉到这支股票可能会大涨,重回2009年25美元的巅峰时刻。于是不顾多位朋友的反对一无返顾地不断增持,目前重仓。令他没想到的是,今天一开盘,AONE居然连气都不歇一口,就一路狂跌了75%至每股6美分,变成彻头彻尾地垃圾。

想着辛苦赚来的大把“富兰克林”半日间就化为乌有,大脑一片空白的Alfred关了电脑,走出家门,心里一直在问候着一个月前高调投资AONE的中国投资方的祖先的祖先。

没错,这个被无数小散户不断问候祖先的中国投资方就是万向集团,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这个ANONE就是2009年红得发紫的美国及至世界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的领头羊A123 系统公司。

A123昨日因不能偿还到期贷款利息,用尽了流程资金,内外交困,被迫向法院提出破产保护。U并已决定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所有汽车相关业务资产,包括电池产品、技术、客户订单合同、美国密歇根州的Livonia 和 Romulus两工厂的生产设备和设施、中国的阴极粉体生产设施以及与上汽合资的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中51%的股东权益等一并出售给了另一家汽车零部件和动力电池制造商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

“由于面临始料未及的巨大的困难,我们决定不再继续执行与中国万向此前宣布的协议 。” A123 首席执行官 David Vieau昨天的一则声明,为万向集团通过海外并购振兴新能源汽车事业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划上了一个并不圆满的休止符。

各种干扰未如愿

8月初,A123系统公司宣布,已与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万向集团达成协议,后者将向其注资4.5亿美元(约合28.6亿元人民币),收购A123公司80%的股权,后又提升至4.65亿美元。万向集团先向A123公司提供2,500万美元的初始债务融资,再提供5000万美元的贷款;随后,在满足某些条件之后,万向将再购买A123公司总计2亿美元的优先担保可转股票据;此外,万向集团将持有A123公司1.9亿美元的期权认股权证。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交易条款背后,是万向试图以最小的真金白银来换取最大的利益的海外并购中的尝试。按规定,贷款融资等必须获得美国境外投资委员会以及中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可转换票据及相关认股权证的发行,也必须满足很多金融条件及A123公司股东批准等。

因为要得到政府相关批准,又碰巧赶上了美国大选之年,万向收购A123案例是典型的奥巴马新能源汽车“新政”结果的活生生的例子,因此很“荣幸”地成为美国民生共和两党竞选中时常提起的事件,应该说,万向的名字史无前例地成为多个议员近期经常提及的名字,广告效应绝对不小。

按照一项美国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专用电池生产的计划,A123在2009年获得美国能源部(DOE)2.49亿美元财政拨款支持。迄今为止,A123已收到其中约一半的资金。中国企业对A123的投资招来共和党议员的公开反对,他们不满奥巴马政府容许将政府资金和敏感的国内技术转移到一个常被视为主要贸易竞争对手的国家。共和党参议员给能源部写信,"数十亿美元美国纳税人的钱通过复兴法案流往外国公司,我们担心最近宣布的(A123)交易可能导致更多纳税人资金流往海外……美国政府如何保证知识产权不会转移落到中国万向集团手中,生产岗位能否保留在美国境内……我们要确保的是,美国联邦政府不会通过向外资控股公司提供数百万美元的政府拨款和贷款,从而在无意间成为盗窃本国国家机密的帮凶。” 奥巴马政府不得不马上表态,“拨给A123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海外工厂用途,美国政府拨款的使用范围如发生任何修改,都须得到美国能源部的批准。”

虽然万向得到了不小的广告效应,但在无数次的议员辩论声中,各项审批迟迟不能推进。以至于A123青黄不接,断顿儿数日后不得不选择了破产保护。万向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刚刚问世的“不需要加热或制冷设备就能够在极热或极冷环境下工作”的A123纳米级磷酸铁锂锂电池技术,渐渐离它远去。

除了政治因素干扰外,国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暂时放缓也是A123最终走向破产和“卖身”的根本原因。2008年奥巴马政府刚上台时,国际电动车产业风头正劲,方兴未艾。以电池、电驱、电控等为代表的一批新能源概念股票一飞冲天。政策上更是毫不吝惜,美国能源部2008年拨款3000万美元,资助三大汽车及通用电气进行的plug-in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HEV)研究项目,投入近2000万美元挑选PHEV车电池开发项目进行资助。2009年推出250亿美元基金计划,为电动车先驱们提供支持,当年日产福特就分别获得59亿元和16亿美元的贷款。奥巴马签署生效的经济刺激计划中,也把电动车作为拯救汽车业的一张王牌。用于电动车的技术开发、生产和鼓励消费的资金高达141亿美元。2009年8月又向车用电池、电动驱动装置等48个项目提供总额24亿美元的补助金,希望通过政府投资加快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提高国际竞争力。联邦政府还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购买1.76万辆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车辆。税收政策方面,纯电动汽车可以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减免,地方政府加州对不同新能源汽车也实施1700~3150美元税收减免。高速公路也为排放达到一定标准的新能源汽车大开绿灯,允许使用快速通道通行。

彼时,以A123、江森自控、LG化学、Dow Kokam 、Ener1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不仅得到各方关注,美国政府的一揽子新能源援助计划,为婴儿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提供资助和支持,还提供了“保护伞”及“造血”功能。比亚迪就是那时被吸引过去到加州建立其美国新能源汽车总部。

虽然这些新能源企业得到了“国宝级”保护,但享受资助的多数电池企业的产量都远低于最初预期,紧接着的A123电池疑似爆炸召回事件、通用VOLT自燃召回事件、享受5.35亿美元的政府担保贷款的SolyndraLLC破产、获得1.185亿美元的援助Ener1公司破产等诸多不和谐事件,都让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口中的“企业、政府、学术界完美合作典范”的新能源企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更让奥巴马很是没面子,当然这也成为共和党攻击其新能源政策的最佳靶子。

虽然A123的倒下受到了政治因素影响,但电池技术上的不成熟、新能源车高居不下的成本、公共充电设施的缺乏、过早投入市场才是A123倒下的最根本原因,A123也由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驱”光荣地变成了先烈。 

温室里的秧苗终究经受不了市场的暴风骤雨的洗礼。补贴和“保护”可能帮助一时,但终究成就不了一个产业的一世。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初需要在政府看得见的手的呵护下启动,但最终还是要靠市场这个无形之手的力量才能成长、成熟,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满足老百姓日常使用要求的真正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

不幸中的万幸

虽然万向没能成功抱得美人归,但塞翁失马,奄知非福?A123二季度总计亏损达8290万美元,公司的人员运营成本一年就能花掉1亿美元,在全球经济如此低迷的时候,如此烧钱速度让人咋舌。未完成收购,万向集团也成功地躲过了一个沉重的包袱,集中精力在与Ener1的合资企业运作以及自主电池及电动车的研发上。毕竟,在全球制造业的冬天来临之际,手里有钱,心中才不会慌。而且,就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虽然仍有像刚刚收购萨博资产并一心要推出纯电动汽车的“不知天高地厚”的新能源汽车小伙子NEVS积极介入,但总体来看,以比亚迪、丰田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老油条”们似乎都有意放慢了步伐,积极准备过冬的棉衣了。毕竟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无法实现商业化。

在一个未知的市场中,谁都不想成为先烈,万向也不例外。(凤凰汽车独家供稿 文/田永秋/Alfred Tian)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专栏介绍

AlfredTian

专栏作者:田永秋

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汽车海外并购专家,自称“中国汽车行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