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新能源规划发布一年后:这里黎明静悄悄

2013年07月30日 08:03 来源:凤凰汽车 作者:张翠翠 0人参与 0条评论

凤凰汽车评论 去年6月2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距离今天已有一年多。虽然从全球来看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力度最大,但在这一年多,新能源领域的风头却被一家美国的企业抢尽。

早在今年3月份,特斯拉股价大涨并于一季度首次实现盈利,便受到国内相关人士的关注。凭借其每周生产大约400台Model S电动车,每辆车的单价高达9万多美元售价,特斯拉着实让人羡慕不已。而今年其销售预计将达2.1万辆,这一数字与我国花了三年时间示范运营推广的新能源汽车总和相当。

但话说回来,很少有一家车企能像特斯拉一样迅速崛起,但与2009年前后的“电动汽车热”相比,国内车企现阶段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似乎有些冷却。推广了三年、规划正式发布一年之后,我们是时候该总结和思考了。

政策前期摇摆不定 基础设施补贴或加大

在前期投入巨大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车企的做法更像是“靠天吃饭”。政策说坚持纯电动汽车唯一路线,全国车企就一窝蜂的搞纯电动产品;动力电池发展最薄弱,但我们只“信仰”磷酸铁锂电池;充换电模式有两种,从一开始国家电网垄断的换电模式,再到如今的“充电”为主流,国内新能源汽车路线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

对新兴事物在其技术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决策部门恐怕确实难以坚持一条路线,有专家就曾建议“政府不要管太多,交给市场来决定”,说的倒是容易但涉及到补贴细则,政府究竟该给哪一种发展路线和产品做补贴,也确实伤透了脑筋。

好的消息是,在实施了三年补贴政策后,针对此前出现的问题和目前市场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补贴政策将迎来调整。有消息称,即将出台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最大变动是将不再按技术路线来划分,而是根据节油率划分为16个档次,补贴下限为3000元。从而规避掉技术路线的争议,用产品实际“节油”情况来申领补贴。

同时,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近日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政府也将考虑研究制定明确的发展思路和指导意见以及相应的鼓励政策。”这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中国是一大利好。

特斯拉中国区销售总监沈琪就曾经表示:“基础建设对特斯拉而言不是一个大问题。但长时间不解决的话,肯定也会影响客户购买电动车的热情。”

私人消费者推广:租赁是突破口?

从数据来看的话,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私人领域的市场表现更像是点缀。截至2012年底,25个示范城市共推广示范车辆27400余辆(仅统计符合示范推荐目录且正在运行中的财政补贴车辆),其中公共服务领域23000余辆,私人购车4400余辆。按车辆种类统计,混合动力客车12100余辆,混合动力乘用车3700余辆,纯电动客车(含插电式)2500余辆,纯电动乘用车(含插电式)6800余辆,其他车辆2100余辆。

让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采取观望的原因不只有“基础设施”的顾虑,很多消费者对“节能车”或者“新能源车”的概念还停留在科幻电影中神奇的代步工具,或是车展上绚丽的概念车,总以为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丰田中国执行副总董长征在很多个场合都描述过这样的例子。“常常有消费者会问起,混合动力的普锐斯需不需要充电?”而事实上作为全球销量最好的节能车型,普锐斯在国内的销量也不尽如人意,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还需要更多宣传和灌输。

为此,从今年起很多地方开展了电动汽车租赁试点行动,这给了民众更多的机会接触新能源汽车。

今年5月清华科技园区项目作为北京市第一个落脚的电动汽车租赁项目,在充电桩选址上优先拿出了数十个“黄金地段”车位。7月29日,杭州首座纯电动汽车租赁站开始试运营,年底前将投放1万辆纯电动汽车。在此之前,一嗨租车推行的电动车租赁服务在上海也已开展,未来电动车租赁业务计划延伸到成都市场。

以北京电动汽车租赁项目为例,其租价与普通燃油车的租金相差无几。同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公共场所、大型社区、4S店周边、电力公司营业网点以及租车公司附近等地的充电设施将更加完备,为电动汽车出行带来更大便利,为私人领域推广前期造势。

车企需放下浮躁 技术驱动进步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究其根本还是需要适合市场化发展的产品来支撑,此前国家提出的“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调发展”16个字的总体要求,强调了市场的基础导向作用,并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2012年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组织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重点支持25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包括全新设计开发的纯电动乘用车、商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

全新设计开发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由整车企业牵头,并联合电池、电机、电控等零部件企业和有关研发单位,形成产学研产业技术创新团队,进行联合设计攻关;关键零部件主要指动力电池关键材料、生产工艺、制造装备的研究与开发等。

另外,车企在开发新能源汽车时不应闭门造车,需采用多种方式,可以与国际巨头展开技术合作。例如丰田和宝马雷诺-日产和戴姆勒都在新能源领域有相关合作。国内比亚迪和戴姆勒的结盟,为其推出新能源车型注入了技术保障。(文/凤凰汽车 张翠翠) 

凤凰汽车询价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 三厢车
  • 两厢车
  • 豪华车
  • SUV/越野
  • MPV
  • 旅行车
  • 高性能/跑车
  • 敞篷车
  • 其他热门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