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北京市民首次通过摇号确定小客车购车指标,中签率约1:10.6。
摇号上牌,终究是对公众权利的一种限制,要做到让大家心服口服,虽不中而不怨,殊为不易。有限的车牌如何分配,是检验公平的关键。这需要在程序设计上处处体现公平和透明,防止任何暗箱操作的可能。
应该说,在稀缺公共资源分配上,摇号算是最公平的手段了。把机会交给概率,比交给权力和金钱要靠谱得多。不过,摇号也未必能保证公平,经适房摇号也曾频现“×连号”。因此,摇号也要通过透明的程序设计和规则来体现公平。
北京首次摇号上牌,请来了纪检监察人员、公证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到现场监督公证,有网站和电视台全程直播,程序和规则设计透明化,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因此,赢得了大多数人的理解,至少也是“愿赌服输”。
不 过,摇号的程序公平,并不必然导致结果的公平。像经适房分配一样,谁有资格参与摇号、如何保证有限的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人,都不能完全交给概率,需要在资 格审查和条件设置上做出设计。比如,在参与摇号的条件上,还可放宽户籍、纳税年限等限制,保证起点更加公平;在北京市管辖的公车之外,驻京部门、机关事业 单位和国企等新增车辆,也应参照这个办法,公平参与摇号。
此外,参与摇号的人,也可以分为两类,有人确实急需买车,也有人纯粹为了试运气,并没有明确的买车计划,这就可能造成中签了不买车、急需买车的人却无法上牌。通过什么手段调剂“余缺”,也是摇号之后无法回避的问题,需要政策进一步完善。
总之,摇号对保证公平至关重要,但车牌分配不能“一摇了之”。公开透明的程序加上科学的规则设计,才能实现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统一。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1月27日 文/丁永勋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京华网(www.jinghu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