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预估(下)
⊙陈宇峰 俞 剑
地缘政治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将会加剧2011年国际油价的震荡走势。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来自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事件直接触发了战后国际油价的首次大幅上涨,相继促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和“第二次石油危机”,开启了全新的高油价时期。2011年初,突尼斯、埃及等国家相继暴发大规模冲突,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的国际油价在这种地缘政治风险高企的支撑下越发强势和坚挺。更为严峻的是,苏伊士运河是红海通往地中海的重要输油通道,倘若苏伊士运河关闭,石油运输成本就会增加,进而引起国际油价短期震荡。当然,这种影响是较为短暂的,毕竟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的石油仅占全球运输量的约3%。
实际上,埃及社会动荡对国际油市的最大影响,并非苏伊士运河短期关闭,而是这种动荡正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在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蔓延开来。众所周知,中东地区向来都是世界石油的主要产油区,地缘政治事件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正常的石油生产,而且由此引发的不确定因素又会进一步引起国际油价看涨。
由于美国和伊朗仍然坚持各自的立场,最新一轮伊朗核问题谈判无功而返,伊朗核问题因此也是引发国际油价震荡的重大因素。可以预见,如果伊朗与西方的关系再次恶化,受到更多国际制裁将不可避免。如此,国际油价势必急速大幅攀升。
在决定国际油价走势的三种角力因素中,有一种构成了国际油价的下跌压力。这就是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以及新能源发展势头。
在早些时候结束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首脑和社会精英激烈争论世界经济的复苏前景。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当前全球经济正在复苏,暂无二次探底的后顾之忧,但是却面临着冷热双重考验,复苏之路注定不会平坦,而且世界经济的发展重心正逐步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转移。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今年世界经济的增速为3.1%,比去年的3.6%有所下降。同时还估计,虽然美国正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持续最久、程度最深的衰退中恢复,但复苏速度之慢前所未有,甚至许多欧洲国家的经济增速也将维持在低水平,而且由于财政开支急剧减少,部分国家可能会再次陷入衰退。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将放缓到2.2%,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长更为缓慢,预计分别为1.3%和1%。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也给出了同样的预测结果,该组织最新公布的石油市场月度报告显示,全球各大经济体在2011年的经济增速较2010年有所放缓,OECD的增长率将从2.6%下降至2.0%,中国和印度的增长率分别下滑至8.8%和8.0%。鉴于各大机构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在2011年难以真正复苏,而从历来的数据看,美国经济发展始终是判断国际油价走势至关重要的参考标准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持续低迷对国际油价将造成巨大下跌压力。
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已成拉动全球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中国的石油需求也已成为支撑国际高油价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1月我国原油进口总量为2180万吨,环比增加4.5%,同比增幅超过27%,这表明2011年中国石油需求仍然十分旺盛,然而,中国新增的石油需求并不能完全弥补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所减少的石油消费总量。因此,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事实将导致国际油价出现小幅下跌。
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被证实是不可持续的,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有利于降低世界各国对化石能源的巨大需求,既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抑制国际油价过快上涨。目前,例如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阶段,“基数小,增速快”是这一时期的最大特征。自从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国际社会节能减排的呼声日渐高涨,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抑制了未来国际油价过快的上涨势头。
不过,上述新能源的发展空间仍然较为有限,估计最佳发展时期或将出现在国际油价破百之后,那时,新能源出现大规模发展的时机才最成熟。因此在未来的十年内,石油等化石能源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将占据主导地位,而且石油作为工业的“黑色血液”的地位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