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
在“北京限外,广州限公”截然不同的治堵政策中,北京的政策固然引起争议,而广州的公车治理策略也并未走出一条改革之路,反而同样陷入于情、于法、于理都不通的中国式公车治理窠臼之中。
原本以为对公车私用的深恶痛绝在官民之间达到难得的默契,无论是给公车贴标签,还是采取GPS实时监控公车,政府一直走在禁止公车私用的道路上。然而,民间的欢呼声还未响起,广州市政府却已经“开小差”了,不仅不再将公车私用视为一项不可原谅的违规行为,反而通过“天才”的收费设想赋予其合法性。自此,私驾公车的官员再也不用担心被“随手拍公车”的市民发现,“我们已经交过费了”恐怕将成为未来广州市公务员的流行用语。
或许,从一开始,地方政府便不愿将杜绝公车私用作为公车改革的目标,而是试图以禁止公车私用的姿态来缓和公众对公权私用的痛恨、民众对城市拥堵的抱怨,所以GPS实时监管的数据才只为本部门和监管部门所垄断而不对市民开放,公车数量仍是讳莫如深的敏感话题,至于政府机关从企业“借”车这种隐藏得更深的行为更是被刻意忽略了。
民众空自欢呼,心甘情愿地花自己的钱来保护自己的钱:公车私用是官员将纳税人的钱收为己用,而GPS监管则是纳税人再次出资对付这些不听话的官员。倘若动辄数亿的GPS花销不仅换不来公众对于公车的实时追踪,反而迎来公车变出租车的黑色幽默,纳税人当情何以堪?
与广州市起步价7元、燃油附加费2元、每公里2.6元的出租车价格相比,每公里1.5~1.7元的公车私用价格,更像是为官员所独享的廉价出租车。这种“出租车”不仅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而且还拥有闯红灯等一系列特权,原本对公车私用便 “情有独钟”的某些官员,自然不用再抱着万一被网友曝光的忐忑心理;那些原本对公车私用“良心不安”的官员,亦可毫无愧色地将公车开到自家的楼下……
如此一来,GPS监控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原本GPS的实时跟踪数据便只是领导桌面上的风景[综述 图片 论坛],而民众却只能看到有关部门冷冰冰的通报,既不能对GPS进行直接的监管,也缺乏监管GPS监管者的可能。现在,既然公车都允许收费式的合理私用,那么禁止公车私用的公车治理策略也就失去存在的必要了。
在笔者看来,禁止公车私用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而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买卖。在国法市规面前,地方政府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控制公车消费不力,是为渎职;禁止公车私用不果,是为怠责;公车私用转为合理,是为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