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上汽对商用车领域的投资,将占总投资的20%”,2月28日,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肖国普在 “MAXUS大通”新品牌发布间隙告诉本报记者,“由于过去各界领导的要求,上汽重点是发展乘用车,现在则逐步放开,希望未来进入全国三强。”
肖国普表示,“在‘十二五’期间,上汽商用车领域的产销目标将达到40万至50万辆”,将借鉴乘用车的成功模式,采取自主品牌和合资合作兼和的方式发展。
作为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之一,上汽集团更多优势体现在乘用车领域,公司希望借MAXUS大通品牌的问世,弥补商用车领域的短板。
50万辆目标
肖国普解释,商用车领域50万辆的目标中,包含南京基地30万辆、重庆基地10万辆、无锡基地10万辆,其中,南京基地以跃进和依维柯为主导,重庆基地以上汽依维柯红岩为主导,而无锡基地则是以大通为主导。
其中,2011年,上汽商用车将完成20万辆目标。2010年,上汽依维柯红岩产量为3.3万辆,南京依维柯为11万辆。
“上汽计划在商用车领域的投资,占总投资的20%,此前由于政府的要求,上海只能发展乘用车,所以我们一直未在该领域有所动作,而如今这项限制取消,商用车将成为上汽发展的重点,围绕‘一重二轻’发展,即重庆依维柯红岩、南京依维柯、MAXUS大通。”肖国普表示。
MAXUS大通是上汽继荣威和MG后,再度推出的自主品牌,该品牌将在上汽商用车公司旗下的无锡轻客基地生产,是上汽商用车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计划,宽体轻客将作为MAXUS大通进入市场的首款系列产品,将首次亮相于4月的上海车展,于下半年上市,同步登陆国际市场。公司将此新品牌的发布,视作自主品牌商用车的正式起航。
据悉,MAXUS大通的产品技术,由上汽收购英国LDV商用车公司而来。去年初,因英国LDV公司破产,被上汽集团整体收购,公司也有意利用LDV公司的知识产权及技术平台,开发更多的产品。
上汽人士向本报表示,公司对于该品牌问世相当慎重,此前紧锣密鼓筹备了近两个月时间,仅“大通”名字,就是从800多个名字中精心筛选出来的。
大通品牌取意“大智融天下,通达铸成功”,品牌图形结构由三个银色三角组成,意为技术、信赖和进取,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向上的箭头则喻示突破进取的企业精神。
肖国普表示,对于上汽商用车将借鉴乘用车的成功模式,采取自主品牌和合资合作兼和的方式发展,主打高端商用校车、企事业单位通勤用车、商用改装领域等,希望未来进入全国三强。
在他看来,“十一五”为打基础,“十二五”是重发展,此前,上汽通过收购、合资与兼并重组,已经拥有了完整的商用车产品链。今后主要任务,则是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做强做大商用车,为整个集团的既定目标发挥更大作用。
尽管在乘用车领域优势突出,上汽在商用车领域的短板仍待弥补。
2010年,上海汽车商用车板块全部销量为25.5万辆(含牵引车与商用车底盘),仅占全部整车销售的7.11%,与一汽、东风商用车年销量均超40万辆相比,上汽商用车业务有待明显提振。
资源整合
据悉,未来上汽旗下商用车公司将由上海大通和上海汇众组成,大通将注重商用车型的开发制造,汇众则更注重汽车零配件和商用自主车型的技术开发。
此前,上汽曾多次就商用车产品布局。2006年,斥资5亿,成立上汽依维柯红岩,2007年底,20.95亿元收购南汽,接手南京依维柯。
去年12月,上汽增发融资100亿元,新投资项目即包括自主品牌商用车的11.2亿元。今年1月,上汽将上海汇众实施分立,设立上汽商用车有限公司。
肖国普介绍,在“十二五”规划里,上汽商用车不仅要打造三大整车基地,还要打造三个关键零部件集群,包括上柴和上汽菲亚特红岩为核心的发动机 集群、以重庆和宁波为核心的车桥集群、以上汽齿轮为核心的变速箱集群。
作为商用车领域的新军,上汽意欲用乘用车的标准做商用车,不仅汇聚了大批优质零部件供应商,还在开发、制造、物流等体系从乘用车事业部抽调精兵强将。
“美国汽车成功靠的是创新,德国汽车则是高标准,我们希望两者兼顾”,肖国普表示,上汽具备优质的供应商和信息化管理。
“上汽将MAXUS大通品牌推向国际化的优势在于‘六个承诺’”,上汽商用车事业部副总经理蓝青松表示,主要竞争力体现在产品研发能力、精益制造工艺、信息化系统的优势、质量保证体系、供应商体系、经销商体系。
蓝青松介绍,将以产品开发技术的系统规范为标准,整合整个上海汽车集团的资源,由56%来自于乘用车供应商和11%国际供应商提供配件,统一品牌管理规范和网络形象,推进上海汽车国际化商用车品牌建设。
按照计划,大通品牌商用车将涵盖重卡、轻卡、大中客、轻客的齐全整车产品线,其中,红岩主攻重卡,南京依维柯主攻轻卡和轻客,自主品牌首先主打轻客,未来再进一步延伸。(万晓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