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讯 伴随着供电形势的进一步紧张,日本地震对汽车、电子供应链的影响开始显现,一些依靠日本企业提供产品零部件的大型跨国企业正在评估供应商网络受损程度。一些产业分析师建议跨国企业重新审视“低库存”策略,不要盲目拓展供应链。
过去20年,世界主要跨国企业致力于在全球范围拓展供应链。不少分析师认为,这些做法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企业的供应链却容易受到影响。
美国杨伯翰大学全球供应链管理学教授斯坦利·福西特说:“走向高效和全球化的过程中,你在(零部件)供应受到干扰时会变得非常脆弱。”
以汽车业为例。按丰田说法,这家汽车制造商旗下汽车由2万至3万个零部件组装而成。这些零部件主要来自大约600家供应商,而供应商依赖更多企业获得原材料和更小部件。
另外,为降低成本,不少企业尽量把库存维持在最低水平,一旦供应链出现问题,整条组装线可能在数小时内“停工”。“即使有98%的零件,你也不能造出一辆车。”美国一家汽车改装企业的执行董事弗雷德·胡巴克说。
福西特说,不少美国企业已开始重新审视大幅拓展供应链是否正确。他预计,日本地震和海啸后,“就近外包”会越来越流行。
对于中国造纸企业来说,此次地震同样是个坏消息。中国造纸企业对进口废纸依赖程度较高,资料显示,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废纸占到总量15%左右。申银万国分析师周海晨认为,由于海啸对运输的影响,短期可能推高废纸价格,进而推动国内箱板、瓦楞、白板纸的价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