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前,美国老福特破天荒地将在他公司上班的汽车工人的日工资,从行业普遍的2.5美元,一下子提高到5美元。用方程式来表示就是“2.5X=5”,要给工人翻倍的工资。现在,中国商界“舒服哥”李书福要继承这道简单方程式的衣钵,他提出要使未来吉利员工的收入达到国内最高,并上书政协提议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舒服哥”毕竟不是老福特,他还不敢立即将工人的工资提高一倍。但即使如此,“员工收入达到国内最高”的承诺,已经可以独步海内,足以展现一个企业家的野心。
福特的事业起点在著名的T型车 ,这和国内众多自主品牌从廉价车起步是一样的 。而福特 树立的高度却少有人去企及,那就是“ 作为领导者的雇主,应该具有的野心是,付给工人的报酬比其他同行业的雇主还要多。”整整近百年之后,才终于有西施效颦者。
从商业的角度看,“福特方程式”充满共赢的智慧。一方面工人必然将之视为最好的雇主,将工作热情尽数奉献;更重要的是,从工资的提升而改变生活和获得尊严的劳动者,成为中产阶级并推动汽车大规模消费,才成就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将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结合起来,才是福特的野心。
必须承认的是,国内买不起自己生产的汽车的一线工人,还比比皆是。主动去改变这种情况,已足以成就一个合格的企业家,以及一个一定不会被垫底的企业。这和97年前的美国往事,仍然具有神似之处。
需要强调的是,把握这种空间的优秀企业家,不必等到政府定义“一线劳动者”、出台新工资标准才依号令行事,而只需听从内心或者野心的呼唤。企业是商业社会的细胞,企业家可以从改变自身开始进而改变行业、政策和社会。这也是福特故事的精彩之处。
车企因此必须在企业家的引领下,做出改变,而不是固守陈规,一味谋求廉价劳动力之利。
可惜的是,在国内的汽车业,能够称之为企业家的掌舵者并不多。“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对企业家的首要定义是“革新者”,其次才是冒险者和善于捕捉机会的敏感者。革新往往被忘却 ,粗 旷的冒险和投机却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