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得到消息称,工信部、发改委和财政部(简称“三部委”)正在全国联合开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抽查风暴。而风暴的中心直指节能车市场乱象,比如标示张贴不规范、夸大事实等,最严重的就是弄虚作假者。
2月24日,某合资企业产品规划部负责人张先生来到重庆。作为被抽中企业的代表,尽管他对自己的产品有十足的信心,但仍颇有余悸。
“抽查结果已经出来了,不过都在工信部汽车处封着呢,会在适当的场合公布。”结果的迟迟未公布,让他心里也开始担心起来。据他表示,“此次抽查非常突然,自己前一天刚接到通知,第二天就得赶往被抽到的城市‘签字画押’。”
市场乱象
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车市发展的政策,其中关于“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的政策被市场广为认可。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赵家荣介绍,截止2010年底,已推广节能汽车100多万辆。
“这些车型中,大部分都是实实在在的节能产品。而且国家的标准相对宽泛,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特别难。”张先生认为。据了解,目前国家一共公布了五批节能补贴车型目录,涉及341款车型。
然而,在车市整体热销的背后,部分并未达到节能标准的车型也浑水摸鱼,带上了“节能”的光环。记者在搜集资料时就发现,比亚迪F0曾被曝光油耗超过申报标准,而如果按照相关规定,将会面临巨额罚单的可能。
另外,有些产品的某款车型是节能车型,但是企业在宣传时“故意”将旗下所有产品说成节能车。比如,某网站一篇文章称,“众泰2008[综述 图片]已经纳入第五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L及以下乘用车)推广目录,购车可享受3000元惠民补贴。”而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众泰2008包括6款产品,除“实用型”外,其他5款均享受节能补贴。但是这种宣传,会让消费者误以为众泰2008旗下产品都属于国家节能惠民补贴范围内产品。
其实,关于节能产品“造假”一说,市场上早有传言。比如,企业将非节能车型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误导消费者以为是买了“节能”车。而且,有些名正言顺的节能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油耗也几乎没有能达到公布标准的。
突然抽查
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已有所察觉。而且早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之初,三部委就公布了相关监督检查的内容。去年11月,三部委还联合印发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1.6升及以下乘用车)推广专项核查办法》的通知,只是一直没有展开实际行动。
“这次抽查比较低调,并没有大肆宣传。”张先生通过自己的感受认为,“并不像走过场,比以往类似的检查要严格和公正。”
据了解,此次抽查中车辆一旦被选中,将被“封样”,然后在三天之内运输到指定的地点,采取“异地检查”的原则,比如厂家在北京,而抽查的地点可能会在天津,也可能在重庆。“保证厂家所在地和抽查地不在一个地区”。
对于抽查不合格者将面临重罚,来自三部委下发的文件中称,“如果样车油耗超出节能汽车推广目录中对应车型燃料消耗量一定标准的,将不仅要取消该车型的节能汽车推广目录资格,而且还要追缴生产企业已申领的财政补助资金。”
抽查遭质疑
“这下那些浑水摸鱼者就没机会了,”张先生向记者表示,但是他也担心“只抽查合资品牌,不能一视同仁。”
确实,尽管像张先生这样参与其中的企业代表认为抽查是“严格和公正”的,但仍免不了一些市场观察人士的质疑。“北京环保局每年都会针对市场上的在售车型进行排放抽查,每次抽到的车的封样只是把钥匙拿走交给实验测试部门(天津汽车检测中心),而厂家也同时会在检测中心,环保局、厂家和检测中心共同完成排放抽查工作。”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车钥匙虽然在实验员手上,但厂家和检测中心的关系都很好,拿个钥匙查车、调整的机会很多,也被默许。”在他看来,此次油耗抽查也别无二致。
而且看似公正的抽查,据了解也有“潜规则”。“那些平时检测少的厂家,被抽中的机会肯定大。”一位在检测中心的人曾私下表示。另外,记者还了解到,“应汽车生产企业要求进行行驶阻力测定所产生的费用由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应汽车生产企业要求试验前进行磨合所产生的费用由汽车生产企业承担。”
“费用由企业承担,将很难保证抽查结果的公正性。”这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也难怪结果未公布,评论员予墨认为,“本次核查最终必将会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牛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