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委员提出治堵新思维:治理拥堵怎一个"限"字了得

2011年03月22日 14: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堵”,对生活在首都北京的大多数人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无论堵成什么样,都已不是新闻。但2010年中秋节前的一场小雨再次检验出北京“首堵”交通的脆弱与不堪一击。

对于这一场继京藏高速公路拥堵之后,再次迎来的“惨不忍睹”的全城大塞车,一些城市管理者将其归咎于城市私家车无序增长,要想治堵,先控制机动车保有量。从北京2003年开始的8年“治堵”历程来看,限行限号、加强交警疏堵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是面对一些紧急情况的突发或者灾害天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效果便立刻打折。道路越修越宽,地铁四通八达,错峰上下班和限行等手段齐上阵且常态化,但情况却并未明显好转。是这些治堵措施没有对症下药?还是治堵还有别的良方?

黄艳(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规划委主任):目前大中城市治堵更多是采用行政手段来限制,如限号、限牌照。而国外较为普遍的办法是市场调节和资源供给调节相结合。即靠经济杠杆来调节和引导中心区机动车合理使用也是各大国际化城市的通行做法,比如伦敦的中心区征收拥堵费;香港市中心停车位少且计量费用高。但前提是公共交通能力应得到改善,市民能很方便换乘至中心城区各地。否则只会造成居民出行不方便。

当然,解决拥堵的根本方法是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和水平。北京地铁的修建速度已近极限,大部分主干道、一部分次干道已画出公交专用道,接下来就是要解决公交线路的设计问题。“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完善道路系统规划建设,构建“自行车+轨道交通”或“自行车+公交”的区域一体化交通体系,改善交通运行情况。按照规划,到2015年,北京将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50%,自行车出行比例保持在18%左右,小客车出行比例控制在25%以下的发展目标。

施耀忠(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院长):建议优化调整公交线路网络,完善现有的公交系统,发展壮大现有公交系统,还要完善配套公交停靠站及相关公共设施,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的效应。综合发展各种公共交通的系统,不仅局限于路面上常规的功能,要尽可能地在可行的路段上建设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等新兴的公交模式。在中心城区路段开通公交专用车道。此外,设置协管员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指挥,有效提升公交系统的效率。

尽量取消道路上的临时停车位,保证道路有效通行;因地制宜地建设空中和地下停车场,有效地利用现有停车区域,增加停车车位;增加一些自动化交通管理设施,如:停车场信息资源共享,停车预约系统等。

詹国枢(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制定防止机动车过快增长措施;强化交通管理;鼓励就近就业;坚持公交优先,建设公交城市。以上四条北京治堵方案全都说得很对,但要具体落实,恐怕非常困难。依我看,要根本解决,还得打开思路,在规划和布局上大动干戈。比如:立即清理城区居民小区建设规划,不准再建几十层高楼,否则,人越挤越多,路只有那点,最终必堵无疑。又如:尽快规划中央国家机关逐步迁至卫星城,城区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否则只会是人越挤越多,车越来越堵。北京治堵方案,总体来看,还是一般套路,比较保守,“通过五年努力,交通拥堵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我看悬。

李书福(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应更多通过财政税收杠杆来调整。北京出台摇号购车政策的根源就在于“汽车消费税由车企直接上缴中央财政”这一规定。汽车消费税应在汽车上牌时由当地政府征收留用,这样地方政府就有专款用于道路修建和停车场建设,从而有利于解决停车难和交通拥堵问题。否则,一个对政府而言获益越来越少的事情,政府当然会做出限制其发展的冲动。

成品油消费税也应由地方政府征收留用。这样哪里的车用得多,哪里的汽车消费税就收得多;哪里的油加得多,哪里的地方财政就收得多。这样两者结合进行改革,地方政府就会有积极性来修路、建停车场,舒缓交通拥堵。

李盛霖(交通运输部部长):“十二五”期间,交通部门将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发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骨干作用,建设“公交都市”示范工程,缓解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城市拥堵不仅是公交投入不足,还牵涉到城市和交通管理水平、交通投资重点落在何处等问题。交通部将加大在城市公交系统的投入,规范城市出租车管理,加快制定城市公共汽电车、汽车租赁、出租汽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和标准规范,出台公交优先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间将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龙头,加强省际连接线(“断头路”)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部将修订国家公路网规划,强化国省道改造,未来的投资重点将向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

陆锡明(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所长):公车改革呼吁了很多年,进展缓慢,像北京市这样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乃至在此基础上压缩公车保有数量,有利于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程度,有利于节约财政资金、促进廉政建设,更重要的是在治理拥堵过程中,政府起了率先垂范作用。

网民sunny:拥堵费并非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没有合理的制度安排,拥堵费甚至很可能沦落为“养人费”,或者成为职能部门创收的新手段。(王慧峰)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交通 北京 城市 系统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