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关囡 发自北京
记者近日获悉,保时捷控股正筹备在北京开设一家新的4S店,与同一区域的其他保时捷经销店抢夺市场。考虑到这是一项具有官方意义的举措,百得利、捷成、建发三大保时捷在华经销商恐怕无法与新的4S店比拟,两者间类似“庶出”与“嫡出”的关系。
保时捷控股动手
“保时捷控股在杭州已经有4S店,马上在北京准备再建一家。”3月11日晚,在三里屯举行的保时捷911[综述 图片 论坛] Edition Style发布会上,一位保时捷系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这里有个概念需要厘清。保时捷控股,即奥地利保时捷控股公司,与位于德国的保时捷汽车公司同属于保时捷家族,后者是世界闻名的跑车生产商,前者则是欧洲最大的汽车零售企业之一,在欧洲及世界其他地方专门从事汽车行业投资及销售业务。
对于保时捷目前在华的不少经销商来说,保时捷控股有几分神秘感,“我只知道它主要进行全球汽车4S店投资。”一位北京保时捷4S店老总表示。
自2005年起,保时捷控股便将业务发展重心转移至中国,并先后在北京和苏浙地区的多个城市投资设立汽车4S店,经营别克、雪佛兰、宝马和保时捷等国际知名品牌。例如,2009年开业的北京骏宝捷主要经营别克和雪佛兰全系列车型。
而目前保时捷控股的重要目标便是极力拓展保时捷品牌在华网络布局。在外界的解读里,保时捷控股“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强大的背景支持”。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保时捷控股尚未将自身的保时捷同宗优势完全发挥出来。
三大经销商分食
除了“根正苗红”的保时捷控股外,保时捷在中国的发展还要仰仗另外三大汽车经销商集团——捷成、建发和百得利。
“我们在申请石家庄的一家新4S店。”百得利保时捷4S店的一位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百得利集团之前曾试图申请内蒙古地区的保时捷代理权,结果失败,下一个目标便选择了保时捷尚未涉足销售的河北省(石家庄市)。
北京百得利集团是保时捷在华的一个重要经销商。旗下共拥有3家保时捷中心,分别为北京亦庄保时捷中心、北京海淀保时捷中心和天津保时捷中心。仅3家4S店在2010年就实现销售1866辆,占保时捷全年在华14785辆销量的13%左右。
而目前保时捷最大的经销商则属捷成集团。2008年,保时捷取代原在华第一家代理商捷成,以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保时捷中国)的身份进入中国。保时捷目前在华共计31家经销店中,捷成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拥有7家保时捷中心。
此外,还有建发集团。据悉,建发汽车目前已拥有4家保时捷中心,分别位于厦门、福州、昆明和南宁。
上述三大保时捷经销集团的地域性非常明显,其中,百得利偏北方布局,捷成和建发则偏南方布局,其中捷成因港资背景而在港澳地区更有优势,建发则偏好西南及闽南地区。
“随着保时捷经销商逐渐增多,保时捷搭建网络考虑的因素会愈来愈多,包括要了解当地客户的喜好、照顾客户的利益等。”百得利集团保时捷中心一位中层经理表示。
内部博弈开始
上述三大经销集团都隶属于保时捷中国管辖。通俗意义上讲,保时捷中国的作用相当于保时捷在华总代理商,“从德国进口来的车都要先通过保时捷中国报关,然后再分配给各地经销商”。
因为相当于销售公司的性质,保时捷中国至今没有自己的直营4S店。而这部分权力早已让渡给上文提到的保时捷控股。
保时捷控股和保时捷中国是两个独立的机构。2008年9月,保时捷总部正式实现对保时捷中国的控股,保时捷中国也因此从一个进口商正式成为保时捷子公司,而对重要市场的分支机构实现子公司模式的运作,正是保时捷的管理惯例。
保时捷控股正谋求在中国多多设店,但这势必将影响到其他三大经销商集团的利益,博弈态势在所难免。
“现在这是敏感问题,不方便回答。”在被问及保时捷控股在北京的扩张之举时,上述北京保时捷4S店老总拒绝向记者披露细节。
某位业内人士却并不看好保时捷控股的发展,“本来它有很强的优势,但是感觉越做越低,除了保时捷这个级别的车型,还代理别克、雪佛兰等品牌”。
记者本周一就上述相关问题以邮件和电话的形式,询问了保时捷中国公关部相关人士,截至发稿前,并未获得任何答复。
销售增幅减半
博弈虽然仍将继续,但保时捷的整体发展仍在不断推进当中。
保时捷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保时捷在中国内地、香港和澳门的年度总销量达到了14785台,同比上一年的9090台增长了62 .7%。
保时捷中国主管销售的某位高层告诉记者,今年全年,保时捷的目标销量在2万辆左右。由此看来,保时捷的预期销售增幅要比去年降低一半,仅为35%左右。
保时捷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在华发展的步伐十分迅猛。2004年,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不过是300辆,6年时间,销量翻了4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