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加价背后利益“复杂” 依然“我行我素”

2011年03月24日 09:55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

加价几乎成为近年来车市的主旋律,尤其是2009、2010连续两年的车市“井喷”行情,更是令加价行为发展到了不加遮掩的疯狂地步。那么,缘何加价行为屡禁不止,而这次全国各地消协携手站出来对于加价售车行为的抨击,又是否能够真正对目前车市中的“加价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呢?

记者调查

加价依然“我行我素”

从3月14日,全国各地消协携手发布声明到目前,已经过去一个多星期。但记者发现,消协的联合声明,并未对车商产生足够的震慑力,车商加价行为只是变得更加“隐蔽”,不再像以前那样明目张胆了而已。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一直对外宣称“供不应求”的多款SUV车型,消费者要插队提早拿车,只需出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的“加急费”,就可以提前提到车。除了直接加价外,不少车型还以搭售精品、从异地调车手续费等方式,变相加价。以搭售精品为例,部分实际价值仅数千元的精品,却以数万元的价格出售给消费者。

“从去年上市到今年3月份,我曾多次去4S店问价。但经销商都告诉我,没有现车,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要想尽快提现车,必须加价两万元,否则何时提车他们不敢保证,只能是等。”对于车商的加价要求,读者刘先生很是气愤,“我提出让他们把加收的这两万元开成发票,但他们说‘不能’,这部分费用是我自愿出的‘加急费’,不能开入发票中。如果我不答应,他们就不把车卖给我。”在刘先生看来,正是因为车商收钱不开收据或发票,使得消费者根本拿不到有效证明他们加价的证据,也使处罚车商显得很难。

记者探秘

加价背后谁是“推手”

加价的背后,“供求决定价格”成为厂家和经销商加价售车的堂而皇之的理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买车的人就是爱炫富”成为推波助澜的主要社会心理。而相关法规执行不力,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则对“热销车型”加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经销商存在的加价行为,很多汽车厂家的态度都显得很暧昧。不少汽车厂家认为,加价行为应视为车商自身行为,不鼓励也不干涉。有一些厂家则表示,对于车商的加价行为,他们想管但是“有心无力”。

“在淡季降价,在旺季加价,这是经销商按照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的举措。”

“厂商只提供指导价,不干涉4S店的销售行为,但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建议4S店采取加价售车的行为。”

“我们绝对不会因为市场的热销而加价销售给经销商,也希望经销商按照厂家指导价进行销售。因此除了官方宣布的价格调整,无论是‘加价提车’还是‘降价销售’都是经销商的个体行为。”

尽管也有一些厂家明确表示,不允许车商擅自加价,但在长时间博弈中,厂家也对这种行为大多是“睁只眼闭只眼”。从某种程度上讲,汽车厂家在加价问题上的集体默许和纵容,使原本暗箱操作的加价售车不加遮掩地成为紧俏车型的销售惯例。

汽车厂家“暧昧”态度的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你们只看到了我们经销商加价卖车赚了钱,可是谁又看到我们赔钱卖车赔了多少钱。”一位汽车经销商向记者抱怨道,他们也是没办法,俏销车型资源紧张,他们每从厂家争取到一台车,就必须是以搭配几台滞销车型为“代价”。“这些滞销车占用着大量的资金,我们不卖也不行,为了完成销售,只能是平进平出,甚至赔钱卖车。但我们店要生存,需要一定的利润,只能是通过对这些热销车加收一些费用,把我们赔的再弥补回来。”

记者了解到,厂家对于汽车经销商的“强行搭售”也已是“潜规则”,很多品牌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至于淡季时厂家强行压库,就更是司空见惯的做法。

也正是因为此,很多厂家对于车商加价行为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自己无法“严以律己”,也就不便再“强施于”车商。(责任编辑:宁利涛)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车商 厂家 行为 经销商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