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庞大,温顺有余,灵活不足,这是水牛的特点。菲亚特拥有包括法拉利、玛莎拉蒂这样的世界顶级跑车品牌。但是大必受其累,在经历重重瘦身之后,菲亚特不仅重新找到了在中国市场的合资“金主”,并且顺利入主克莱斯勒。菲亚特之于意大利人,就如同他们著名的Mozzarella干酪一样美味,但能否让中国人甘心情愿地接受这一珍馐,还需要看意大利人的技巧。
菲亚特首席执行官塞尔吉奥·马尔乔内:大刀阔斧 速战速决
“汽车行业需要彻底改造,并且要速战速决。我不欣赏美国政府对汽车企业的援助,也不赞同欧洲政府的犹豫不决。”作为“扭亏专家”,马尔乔内的变革被称之为“乱世整合计划”,他的果决为他增分不少。
锐意整合克莱斯勒,推动法拉利IPO。
50亿元联姻广汽集团,工厂规划和布局一期形成年产14万辆整车和年产22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二期计划形成年产25万-30万辆整车的规模。
2011年至2014年在巴西投资约55亿美元,实现在巴西年销售超100万辆汽车目标,以继续“吃定巴西”。
2011年年初,向俄罗斯政府提交其在俄罗斯市场的投资扩产计划,保证将其在俄罗斯市场的汽车年产能提升至30万辆。
在生产制造层面,学习丰田“世界级的制造主动性,零浪费、零缺陷、零存货”。
马尔乔内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冷静,现实,果断,重视中国市场,但也绝不忽略别的大蛋糕。
2010年:黎明前的曙光
在2010年全球车市总体好转的形势下,绝大多数国际汽车制造商巨头的销量均出现4%以上的增长,但不幸的是,菲亚特集团即使计入联营公司销量,增速也不及一个百分点。
菲亚特汽不计联营公司销量,其2010年销量同比下滑3.2%至208.18万辆,其中92.6%来自欧洲和巴西市场。过于集中的市场使之抗风险能力下降。意识到该问题的菲亚特已着手改进。拟借克莱斯勒渠道打入北美市场,还在巴西以外的其他“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加大投入,如在中国最终与广汽集团成立合资企业。
放手一搏,菲亚特全球复兴战略进入倒计时。
2011年预测:枕戈待旦 曙光乍现
2011年始,菲亚特集团被正式拆分为两个实体:“菲亚特汽车”和“菲亚特工业”。拆分的重要原因之一,来自于增持克莱斯勒。那么,菲亚特是否会继续瘦身,出售旗下品牌股份,值得关注。
重组克莱斯勒之后,菲亚特将共享克莱斯勒大排量汽车专业技术,菲亚特是否有大排量趋势则需要审慎思考。
而中国市场作为其5年复兴的重点之一,“菲亚特的目标是在中国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这句话不是一款进口的经典500就能够担当得起的。以几款进口车静待2012年国产化进程的到来,无奈中也许透着些侥幸心理。(责任编辑:宁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