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延续了今年以来的下滑态势,而日本地震导致的零部件短缺导致车市销售更加雪上加霜。前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汽车继续了低迷态势,车市出现自2009年2月以来27个月的首次负增长,也是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汽车工业恢复增长后的首次负增长,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全国车市受日震影响明显
据统计,4月份,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3.53万辆和155.20万辆,与3月相比,分别下降15.98%和15.12%,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85%和0.25%。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5.66万辆和114.23万辆,比3月分别下降16.39%和15.23%,轿车等细分车型全部出现10%以上的下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小排量轿车市场份额正在迅速缩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分析人士指出,导致车市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购置税优惠等政策的退出和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影响、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部分城市治堵限购政策的实施的影响、受油耗准入政策的实施影响、日本地震的影响,其中日本地震的影响最为明显。
“日系企业生产乘用车的比率从3月的21.88%降到4月的15.46%,一些内资和合资企业也因日本的零部件短缺,造成月底停产或减产,使市场平稳下滑。”昨天,全国乘用车联席会议有关分析人士也指出,日资企业停产是造成4月份车市产销全面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4月底,日系企业个别车型库存耗尽,开始按订单销售,估计日本地震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还将持续释放,至少将延续3-8个月。
车市面临产能过剩严重库存
除了日资企业库存全面下降以外,车市整体库存正在攀升,市场正在进入长期低迷状态。全国乘联指出,4月份,全国国产车总库存上升,且超过库存较高的临界点,这意味着市场还要继续走低。根据巨灵财经有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国20家整车上市公司存货周转天数达到111天,而去年年报整车企业的指标仅为73天,车商存货周转速度减慢,反映车市的销售速度正在明显下降。
车商库存进一步上升反映了车市整体产能正在积聚,且可能在未来五年出现严重的过剩。根据国内厂家的“十二五”规划汇总,中国在2015年将形成年产4000多万辆产能,但即使按照未来十年平均每年10%的增长速度,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也只有到2020年才能达到4700万辆的规模,而2015年,中国车市的规模仅2908万辆,届时,车商实际产能利用率仅73%。全国乘用车联席会议秘书长饶达指出,当产能利用率低于75%就是严重过剩,可见不缩减投资,产能必然严重过剩,因此当前的投资应当十分谨慎。
“汽车市场过快增长,已接近社会承受极限,因此才有鼓励购买汽车的政策退出,以及各类限购和停车费涨价等政策出台。我国还取消了汽车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可见汽车行业严重超前发展,已经不是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饶达表示,对于车市调控的国际惯例是增大燃油税,来降低汽车市场增长率,并迫使用户自觉限制使用汽车。但是增大燃油稅会使物流成本增加,因此,燃油税的提高可能会与CPI的变化综合考虑。(新闻晨报 林劲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