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体援引发改委人士说法,称3000元汽车节能惠民补贴将于6月1日取消,传闻导致部分城市车市出现短期火爆现象。对此,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表示,目前关于这一政策是否会取消还没有定论。
在市场不振的时候,类似的消息确实很容易让人们有某种悲观的感觉。
去年的汽车销售火爆,和国家的节能补贴有一定关系。尽管数目其实不大,但是在二三线城市,却是个不小的引爆点。许多低廉的经济车型,借着政策的春风迅速在大街小巷遍地开花。许多新近买车的人士,不可避免都会选择有补贴的车型,没补贴的当然就会受到冷遇。在经济杠杆的作用之下,能收到一定的环保效果,这也是社会所乐见的。当然汽车总量的增加,始终会对环境有破坏,无论是节能车还是新能源,这又是无法回避的话题。
汽车市场的高温,遭遇紧张的货币政策和限牌、油价等因素,必然会降温。从今年的形势来看,市场确实在走向低谷,这本来是正常的市场规律,有起有落。但是一旦政府高层释放出取消补贴的信号,这就不得了了。政策主导市场,民众心理脆弱,两者相加,很容易让本来不振的车市出现某种回光返照的现象。
车市的汽车股基本反映了当前行业基本面的情况,考虑到成本上升的压力在二季度难以大幅改善,去库存压力使得销量增速也难以大幅提升,甚至不排除出现负增长。老百姓家庭普及汽车也就是这三四年的事情,可是在上升的过程中,就遭遇了油价上涨、税费增加、交通堵塞的问题。可见,政府在面对个人汽车社会的到来时,并没有充分的准备。如果单纯地刺激车市,最后的苦果必然要全社会来承担。既然这样,政府退出补贴政策,也未尝不可。
从长远来说,节能汽车应该是所有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而且标准应该逐年提高。现在政府通过补贴来引导人们去购买,只能起到引导作用,最终购买节能车应该是全民的共识和习惯。正如即使国家不补贴,人们还是要送孩子去上学一个道理。与此同时,国家对不节能的大排量车型,有必要继续加大经济乃至法律限制的力度。否则,富裕阶层总是希望用奢侈品来显示身份的不同,如果这个习惯落在了大排量车上,对社会只会带来恶劣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