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奇瑞与斯巴鲁的合资项目进入了最后环节——只待国家审批,同时奇瑞还在与印度塔塔集团接洽,探讨合资或代工生产捷豹路虎的可能性。似乎奇瑞对合资的渴望又重新燃起。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奇瑞应警惕自己的人才储备不足,难以支撑庞大的合资项目。
在自主品牌企业中,奇瑞向来以对技术的执着著称,奇瑞宣称拥有6000人的研发团队,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从不吝惜,并在发动机和变速箱等领域率先做出了多个“第一”。
竞争对手不会像奇瑞这么执着,他们通过收购海外企业或购买技术的形式也掌握了更多核心技术,六大汽车集团通过几十年合资积累了大量人才和生产经验。现在他们把这些技术和人才都投入到自主品牌身上。仍在自己单干的奇瑞这时发现,比亚迪、吉利这样的民营企业追赶很快,以一汽奔腾、上汽荣威为代表的六大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发展迅猛,进入2011年,连合资企业都推出了自主品牌,原本属于奇瑞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被蚕食。
也许找一家成熟汽车企业合资可以进步更快?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奇瑞就高调宣布将与克莱斯勒、菲亚特展开合资合作,虽然最终未能成行,但对奇瑞的能力提高却有莫大帮助。当时克莱斯勒的技术专家来到奇瑞的生产车间,在生产环节给予奇瑞很大帮助,带给奇瑞员工很多经验;而坊间传闻,菲亚特与奇瑞谈判后,送给奇瑞两辆阿尔法·罗密欧159,奇瑞在这基础上开发出了后来的瑞麒G5[综述 图片 论坛](与阿尔法·罗密欧159底盘结构相同)。
迫切的合资期望折射出奇瑞对更先进技术的渴求。虽然奇瑞目前已拥有奇瑞量子这一家合资公司,但合资伙伴美国量子集团却没有任何汽车行业经验。
客观讲,奇瑞近些年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虽然拥有数量庞大的研发团队,虽然奇瑞体系内研发人才的薪资很高,但奇瑞仍面临人才流失的现实,高管人员及研发人员出走的情况同时存在。如果与斯巴鲁或捷豹路虎成立合资公司,奇瑞必将再抽调部分骨干研发人员投入到新合资公司体系内。长远看,这对奇瑞自身能力的提高和人才培养都会有巨大帮助。但短期内,骨干人员外调势必造成奇瑞自身研发能力的下降。毕竟,奇瑞的研发团队还没办法同时支撑数个企业。在寻求合资的同时,奇瑞应该先把芜湖原有的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