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很多人把新能源车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纯电动车的时候,上海第一批新能源汽车使用者遭遇的家用电源不能充电、没有充电桩、价格昂贵、没有保险等尴尬问题,让我们看到,纯电动车走进我们的生活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就在此时,一直被认为是过渡期产品的混合动力汽车再次被人们提及。一些业内专家呼吁,电动车的步子不能迈得太快,而混合动力更不该被人们忽略。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电动车才是最终的个人交通解决方案,但是目前的电池技术还远未成熟。电池的能量密度与汽油相比仍差上百倍,远未达到人们所要求的数值。至于什么时候能够解决无人可以给出时间表,可能是10年,可能是20年。
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看,电动车新技术的发展和不同层次的需求使标准统一的制定很困难,因此制定出完善的标准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而混合动力是在现实条件下诞生的,其热效率比普通燃油发动机汽车的可提高10%以上,废气排放可改善30%以上。同时,在驾驶和使用感受上,又与普通汽车无大差异,这使得混合动力被称之为解决当前汽车与能源矛盾的“最优解”。
只是,这一项技术的发展在中国始终未被正视过。盖世汽车网的研究人员表示,过去十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具有起步晚,但发展迅猛的特点。汽车与能源及环境的矛盾直到最近一两年才开始逐步暴露出来。新能源汽车也正式摆上了政府与企业的议事日程。
尽管如此,作为最可实现的混合动力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2010年政府部门推出的《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中,我们看到油电混合动力产品只是归入了“节能汽车”类别,其补贴金额仅是象征性的3000元;而对纯电动汽车和插入式电动汽车的补贴力度分别达到最高6万元和5万元。
政策上的巨大差别令混合动力汽车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上,以至于让很多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的企业感到前途悲观。政策的倾向更是让众多车企开始纷纷上马新能源车项目,尤其是把纯电动车作为了一个重点项目,在人员和投入上花费不菲。一时间,新能源车出现了遍地开花 、分而治之的局面,其中不免有重复研发、重复投入的情况。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公开表示,“未来国家会出台有关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全套政策,不要以现有政策来揣测政府只支持纯电动汽车,不支持油电混合汽车。这是误读。”此番表态引得各方纷纷猜测,非插电式的混合动力车或将获得更高补贴。而一个更直观的信号是,国家的《新能源车发展规划》已经将名称变更为《节能与新能源车发展规划》,并将于近期出台,这很可能改变中国新能源车发展格局,为混合动力带来更多希望。
实际上,对混合动力的正确认识,对循序渐进地发展新能源车最终过渡到纯电动车是个利好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