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加装饰 做改装 车商“自造”悄然流行

2011年06月20日 10:37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王飞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车商“自造”的几大特征:

●在厂家官方网站上,你找不到对应配置和对应价格的车型

●销售人员热衷推荐的车型,车商“自造”占了很大比例

●大包围、尾翼、DVD、导航、真皮座椅等是车商“自造”最热衷的项目

对于购买“自造车”的几点建议

购车前查资料,了解车型和配置。至少你可以清楚所购车型是车商加装或者改装车,知道加了什么东西上去,或者换了什么东西,这样你就可以了解价格是否划算。

即使是同一品牌的不同经销商,其“自造”车辆的配置和价格也不同,所以多去几家经销商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辨别出哪些车型是车商“自造”,哪些车型划算。

车商“自造”车辆并一定都是为了加价,也可能是为了减价,在厂家对车辆价格管控严格的情况下,经销商往往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变相获利或者促销。所以,买加装车究竟是吃亏还是划算,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车商“自造”车辆往往能为消费者的加装(或改装)部件提供较长期限质保服务,而且一般来讲更有品质保障,车商在这方面有技术和管理优势。而在外加装的车辆并不一定能得到如此保障。如果要在外加装,建议到知名汽车用品或者改装品牌的特约店去进行。

如今,成都车商差不多成制造厂了,准确的说应该是“自造”厂?在各大4S店,你几乎都会看到与原厂车不同的特别版本,这些车型由车商进行加装或改装,然后被冠以诸如运动版、升级版、限量定制版等各类称谓。长久以来,这类“自造”的产品都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存在着,车商既想推自己的产品,又怕消费者不买账,甚至引起反感,所以处于一种很矛盾的心态。毕竟,在厂家对价格管控甚严、服务标准统一的情况下,“自造车”能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和价格主动权。而消费者对车商“自造”的车型看法不一,有的消费者觉得这是经销商增加利润的手段,有的则认为这是车商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体现,而且让车主省心。今天,我们直面经销商加装和改装车现象。

车市涌动加装潮

日前,港宏汽车启动“阳光[综述 图片 论坛]计划”,旗下所有4S店推出“港宏阳光版”车型,这是成都车商首次正大光明将“加装车”推向前台,并赋予品牌。港宏表示,阳光版车型是该公司专业技师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之所以成为阳光版,是其销售过程中,将向消费者明示这是加装车,并且由消费者自行选择,不强制消费,港宏还对加装产品提供质保。

其实在港宏之前,车市上就有很多车商甚至厂家推出了自己的“定制”产品。例如,早在去年成都国际车展,中华汽车推出了首款自主品牌个性化车型———中华骏捷Cross[综述 图片 论坛]飞炫。今年3月,众合华晨借独家销售该车之际,也在这款车的基础上量身定制了多套改装方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4月,建国奇瑞推出“运动风”系列产品,以零费用加装车的方式,对车辆开展优惠促销活动。

现在,环顾一圈车市,现在很多车商都有自己的“升级版”车型,加个大包围就成为“运动版”、增加个导航就称为“导航版”等,往往车商推出这些加装车型有个统一特点———欲说还休,既想广而告之,却又怕消费者不买账,加装车长期处于一种半地下状态的尴尬局面。

旺销车型,以加装的方式加价销售;滞销车型,则用加装的方式来增加利润或者促销。目前冰火两重天的成都车市现在几乎处于无车不加装的状态。几乎所有的车商都有自己的精品部、装饰部,负责提供汽车装饰服务,一些大集团甚至有了自己的装饰件生产厂,自己生产大包围等装饰配件。在很多4S店展厅的一角,你都可以看到装饰精品展示柜台,几乎所有的销售员都可以给你一张详细的装饰清单,卖精品装饰的积极性甚至高过买车

加装或者被加装的无奈

刘良(化名)是一名中学教师,上周一买了一辆中级家轿,因为为了买车做了半年功课,他对买车攻略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即使是第一次买车,已是驾轻就熟,购车过程算是顺利。验车大法一一使用过后,没有发现车辆有任何问题,唯有一点他心里没底:车厂官方资料上说这款车有个不带导航的特别纪念版,咋个没有看到呢?机灵的销售人员猜到了这位买家心里的疑惑,忙解释说这是店里推出的特别版车型,增加的导航是随车附送。刘曦说自己不需要导航,硬是将车价再砍了3000元下来。后来去肖家河做装饰,他发现同样的导航售价是2000元,相当于节约了1000元钱。

而吴先生则无奈地“被加装”了。他中意一辆二十多万元的SUV车型,排队已经有两三个月还没提到车,“天天给销售人员打电话催,都让他们心烦意乱了。”吴先生说,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我想这是我当初不接受他们加装的原因吧,所以算了,还是加了3万元买了高价装饰,这下终于好了:一个月以后,终于提车了。”吴先生对此十分懊恼,但是却没法,自己喜欢这车,跑了全城经销商,都被告知要订车,并且都给不出提车时间。这不明摆着要加价吗。吴先生说,自己这车花了三万元,其实得到的加装配置估计价格不会超过万元,“在外面买,估计八九千元绰绰有余了。算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只有认了。”

“能不做加装吗?大家都在加。卖一辆算一辆,总多了一个盈利点或者多了一点主动权。”一经销商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供不应求的车型,你现在总不能明目张胆地加价卖,以加装的方式增加价格,一来可以避免违规违法,二来可以赚取合理的利润。而不好卖的车型,厂家不开口,你又不能降价促销,用加装不加价或者少加价的方式可以避免同品牌经销商告状说你违反厂家商务政策。”他道出了自造车的根本目的:“我自己自造的产品,我总有一点处置权吧。”

车商“自造”日趋规范透明

上周记者来到某大型汽车集团的4S店进行暗访。在网上,这家集团曾经被众人声讨,原因是其加装车实在太多,而且太不透明。它最擅长的是将低配车型进行加装后按照高配车型的价格销售,这样的情况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即使一些消费者购车前先做功课,也难免看走眼,然后被误导购买了加装车。

记者来到了这家集团的4S店一个自主品牌展厅,展厅摆放了七八辆展车,加装车被摆在了醒目的位置,唯一一辆原装车被安置在了不起眼的角落。记者径直来到一辆标价15万多元的车型旁,表现得很有购买意向。一位姓孙的销售人员很热情地迎上来说,这车现在优惠两万元,算下来13万多元。记者知道这款车的原车型售价就在13万出头,于是说:“不错不错,但是我在网上好像没有看到这个配置的车型哦?”销售人员指着车头玻璃上贴着的手写配置单说:“是的,这是我们加装的车,装了大包围、导航等,这车原车售价就是十三万多元,这些加装产品全当奉送。”

后来,记者走访了该集团几家4S店,发现其已经将加装配置和售价公示出来,价格当然是水涨船高,比原厂价贵了数千到数万元。所以,该店滞销车型的优惠力度猛然一听起来都是动辄上万元,相当具有刺激性。虽然是用装饰费用冲抵了部分市场优惠,但是毕竟还是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实惠,并不算是一件坏事。至于一些旺销车型,它加上去的价格就没有太大的优惠,其销售人员坦言说,用这种办法来变相加价,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一些,总比无缘无故多给几千上万元好嘛。

港宏推出阳光版车型的时候,记者曾经询问港宏汽车市场总监助理陈曦,这样透明加装的目的何在?她说,现在购车者越来越年轻化,信息渠道也越来越多,很容易就了解到原厂车的配置和价格情况,透明加装体现车商的诚信,也符合消费者需求。她认为,车商“自造”并非不能见光,车商利用自身的资源,有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比消费者自行在外加装更能保证质量并降低成本。车商“自造”既能增加自己利润来源的方式,更是对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一个表现。让加装阳光化,可以缓解直至消除消费者对车商加装的抵触情绪,让4S店加装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车商 车型 消费者 价格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