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第一大国后,平民百姓对“召回”两字已不再陌生。但这种针对有缺陷汽车产品的召回制度,却呈现另一番特色,有点像是相关厂商应对公关危机时的挡箭牌。前一阵子,“轮胎门”事件引发各方热议,合资企业厂家也做出了自愿召回的姿态,可偏偏给很多需要更换缺陷轮胎的车主设置了许多障碍,“祸胎”依旧没有得到及时清理。
现在,这样的召回手段多了,但对车主来说光数量多没用,关键是要有质量的召回。之所以至今仍出现“假”召回、真“祸胎”的事例,主要在于国内汽车轮胎召回制度缺位,哪怕自觉自愿来个“召回术”,实施起来依然有空子可钻。在我国,轮胎使用出现问题,一般都被经销商或厂商解读为“使用不当”。如果轮胎没有明显的伤痕,则需要相关机构进行检测,而现在相关产品检验实验室均由企业自行设立,缺少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也导致举证难、鉴定难。如果国家能设立更多第三方检测机构,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对那些偷偷制造“祸胎”的轮胎生产商来说,肯定起到震慑作用。
不难看到,消费者对于召回轮胎等维权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至今轮胎的质保依旧和整车分开,且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只有相关部门能尽早推出针对轮胎的“三包”规定,并将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升格”为法律法规,才能保证国内车主能尽快和“祸胎”绝缘。(责任编辑:申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