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路不能继续成为乱收费、乱吸金的“机器”。从昨天开始,由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联合推动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次清理行动为期一年,专门诊治收费乱象。
众所周知,中国公路的一大积弊,是关卡众多,收费混乱。在大大小小、纵横交错的公路上,乱收费问题可谓是颗“毒瘤”,肥了少数人,却弄得民众怨声载道,也使得物流成本大大增加。过多的关卡与过高的收费,导致公路运输业出现一个悖论,即守法运输赔钱,违法运输赚钱。因此,在大大小小的公路上,运输车辆的超载现象极为普遍。
收费公路的清理,不独是今年的任务。过去若干年来,疗治历史沉疴的呼声一直不断。有关部门也是一再发文,但整治效果不尽如人意。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依旧是个历史老毛病,现实地摆在眼前。从根源上看,这个老毛病久治不愈,背后主要是既得利益的固化阻挡了治理之手。当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也推高了物流成本,并使得问题融合在一起,愈加难以解决。
因此,很多人确实有疑问,今年有着较大声势的专项清理工作,会重蹈覆辙,还是能够真正取得成效?这或许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尽管在人们的希望里,公路的乱收费现象可以休矣,但是过往17年的治理未见成效,仍然让人对权力自利、监督虚置的现实颇有顾虑。
无疑,这样的顾虑是顺理成章的。不过,这一轮的清理整顿,似有更充分的理由去看到成果。其一,公路上各类关卡凶猛吸金乱象,已成舆论众矢之的——舆论的压力,当对推动有效的治理有所助益;其二,公路关卡林立,严重推高物流业成本,也大大推高了各类商品价格。在通胀猛于虎的背景下,物流业不可能一直背负“黑锅”;其三,物流业已是越来越重要的行业,早在2009年即被国务院纳入“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名单中。为发展物流业计,强化治理公路“三乱”,减轻企业负担,可谓势在必行。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随着时空环境的不断变化,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愈加凸显。尤其是在互联网革命之下电子商务领域的不断耕耘拓展,在客观上进一步要求物流业需要新的发展。在战略层面,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物流业更需要进入一个整合发展的新阶段。
但要看到的是,比之一些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中国物流业目前总体还处于相当传统的状态,较为鲜明的特征是“小、散、差”,行业运营效率不高。这固然是物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但这个行业的发展,也深受现实政策环境的制约,如交通和税收两个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
一个相对保守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货物运输总量75%是由公路承担的,过路过桥费占到了运输成本的20%到30%,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乱收费部分。无疑,这是压在众多物流企业头上的一个重担。在此背景下,本月8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减轻物流业税负,降低过路过桥收费,正是希望通过在交通和税负方面给物流企业松绑,来促进物流业的新发展。
应该说,今年不断强调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既为平民愤,治腐败,也跟振兴物流业这个大背景不无关系。主事者深刻认识到,公路“三乱”不除,物流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一条平坦大道。治理公路乱收费的直接意义,是降低物流企业成本,促进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在这个背后,还隐含着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即物流企业服务成本降低之后,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物流运作的效率,进而提升整体经济运行的价值。
当然我们也要说,清理公路乱收费可助益物流业发展,只是为专项行动的意义又增加了一条厚实的理由。为期一年的清理工作能否取得成效,依然还有待观察。这依赖于清理行动的执行力——在本质上,取决于对权力自利、监督虚置问题的切实解决。
同时,公路管理体制改革也需要继续推进。两三年前,在税费改革之后,9万公里二级公路不再收费,但后续改革仍有待深化,尤其是事权不清、责权不符的问题需要重点解决。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和向社会公众提供普遍服务的免费公路体系的清晰建成,于规范公路收费,意义同样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