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零部件核心技术 自主品牌有所突破

2011年07月07日 16:29
来源:中国汽车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通过合资能不能掌握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近日,当记者向一位曾在政府部门工作、长期从事内燃机行业工作的资深专家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反问记者:“天上会掉馅饼吗?”

■ 合资不是为了技术

该专家指出,与汽车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发展零部件方面认识不足,严重偏离了方向。例如,汽车发达国家是整车与零部件协同、科学、系统地发展,我们只看产值、看GDP。在改革开放初期,招商引资的钱都花在整车上;改革开放中期,为扩大产能,又将钱大量投向整车。因此,在过去的一段历史时期,整车与零部件发展非常不协调。不能同步发展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各地招商引资的“长官意识”;另一方面是因为政治需要。

提起政治需要,记者想起不久前采访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某分会秘书长,他鲜明地指出:“以市场换技术是行不通的。”韩国汽车零部件最初也是靠合资发展起来的,但到了一定阶段,便通过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实现自主发展。在中国,这样的路径行不通。这是因为,很多大的合资项目,都是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主导的,为了表现政绩,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会无条件地降低合资合作的标准和底线,甚至一些对环境污染很大的项目,也生怕谈不成,达不到招商引资的目的。在一些合资项目的谈判阶段,合资企业中方有自己的想法,希望通过谈判维护中方利益,为日后发展争取更多主动权。往往这时,地方政府会对合资企业中方施加压力,最终使外方在谈判阶段就掌握了主动权。

■ 全行业陷入迷茫与无助

采访中,一位行业专家对本报进行系列报道的做法表示赞同与支持,也认同本报的观点。他同时表示:“对于如何调整和改变,如何实现突破,我感到很困惑和迷茫,不知道整个行业该如何走下去。”

“已经晚了。”另一位北京汽车零部件企业人士悲观地说,“以往我们总是成绩讲得多,困难讲得少。虽然我们是汽车产销大国,但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都掌控在外国人手里,在合资企业中,外方越来越强势。”他甚至认为:“说了也白说,都呼吁这么多年了。政府不给政策,企业只能自生自灭。”

“汽车零部件是小行业,国家管不到这个领域,管了也没用。”另一位零部件行业人士持同样的悲观论调。他认为,对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国家一是不会管,二是没法管。“一哄而上,恶性竞争,研发投入不多……”他说。

采访中,听多了这样悲观的观点和论调,记者的情绪一度低落,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 敢问路在何方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内燃机行业专家表示,在汽车内燃机领域,过去也存在重主机、轻部件的现象。进入新世纪后的近10年,企业逐渐意识到自主创新与产品研发的重要性,纷纷在开发能力及装备水平上下功夫。

“在《中国内燃机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的40个产品中,有24个是部件,16个是整机。”这位专家告诉记者,这个“规划”被业内人士称为内燃机行业迄今为止最好的“五年规划”。

“汽车内燃机行业将用5~10年,形成产品更新换代的能力。换言之,初步建立起自己的技术体系。”与之前大多数被采访人士的悲观论调相比,这位专家的观点令人感到振奋。

在长期以来处于发展短板的汽油发动机领域,是否也如此乐观?

长城奇瑞江淮长安吉利这些自主品牌企业,未来会生产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主流汽油发动机。”该专家说。

“零件晚于主机,部件晚于零件”。这是长期以来制约内燃机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在零件方面,如曲轴、活塞和缸套,目前我们有世界排名第一的企业,无论规模和研发水平,都足以令我们放心和骄傲。”该专家表示,目前在内燃机零部件领域,一些自主品牌企业不仅规模达到世界第一,而且具有中高端以上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在增压器、燃油系统、后处理及滤清器等领域,一批自主品牌企业正在埋头苦干、奋起直追,有的已经有所突破,也许将来在他们中间也会产生世界第一的企业。他们是内燃机行业乃至汽车零部件行业自主发展的希望所在。”这位内燃机专家告诉记者。(责任编辑:眭江华)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零部件 内燃机 行业 发展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