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油价不跌?

2011年08月01日 06:06
来源:广州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不公布细节“三公”经费公开就是摆个花架子

又是赶在一个周末,七个部委“悄然”公布了 “三公”经费报告。所谓“三公”消费,就是公车、出国、接待的三种公费消费开支。这里我们主要谈公车消费问题。毋庸讳言,从目前已公布的账单看,大多含糊其辞,让在下这等门外汉看了,真有天上人间、云山雾罩的感觉,看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是大约觉得,公车消费在“三公”消费中所占比例相当不小。

从已经公布“三公”消费的单位情况看,花到公车上的款项,多数达到或超过了“三公”消费比例的一半,比如农业部、审计署、中国工程院等,水利部的比例甚至高达80%以上,相对吃喝、出国,公车消费是公款支出中当之无愧的头号“大户”,的确到了让纳税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

最让大家称奇的是审计署的报告中,每辆公车一年的运行费用竟高达5.4万元,这里面还不包括专职司机的工资,依据各地标准,大约在3万~5万元。仅此两项,每辆公车一年的运行费用就接近十万元,足可以够一般白领人士买一辆很不错的自主品牌轿车了。一般私家车一年的运行费用一两万元就算高的,而公车却要高出数倍,数字是很惊人的,也是大家始料不及的,如此大大方方地花纳税人上缴的税款,怎能不让他们感到愤慨?这可能也是“公仆”们不愿,或者不敢公开“三公”数据,特别是不拿出细目的原因之一。

大家知道,官员一般换车比较勤,公车更新率较高,很少见官员坐一辆今天坏、明天修的老破车,这么高的运行费用,究竟花到了哪里?据知情人介绍,公车的运行费用主要是花在烧油和过桥过路费上,不知确否,作为纳税人,我们特别想知道开销的细节,才能知道这些开销合理不合理。此外,由于各个单位人数、工作性质不同,需要车子的数量和种类也不一样,笼统地公布一个单位公车支出的总数,其实没有太大意义,即使公开了所谓人均花费,也说明不了问题,因为有的单位可能普通职员多,人均起来“分母”比较大,也就掩盖了车子的真实开销,自然也难以看出其合理性在哪里。

当然,公布公车消费,是一个不小的进步,给公车改革提供了基础条件,大家知道,有多少车,花了多少钱,就可以讨论到底一个车的运行费用多少是正当的,花多少钱是合理的。没有这些基本数据,公车改革就只能是空口论道。所以,公布公车消费,最重要的是要公布车子的数量,而且要公布每辆车的维护费用,根据各家的工作性质、范围,确定合理不合理。如果只是公布花了多少钱、车均多少费用,那岂不是买的车越多越好,那样每辆车平摊的维护费用就越低?所以不公布开支细节,“三公”公布仍然只是摆花架子。(有删节,来源: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

谁让人家是老大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由于成品油批发价持续下滑,民营加油站掀起“降价促销”潮,但中石化和中石油屹然不动,部分加油站零售价依然高高在上。

对于此,不要过于惊讶,谁让人家是老大。何为老大?老大就是肉是他的,骨头也是他的,你什么也没有。现在可不是战争年代,老大不需要跟班,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当一只羊,尽量多吃草,多长点羊毛,然后等着这些老大们来剪。至于说降价,你想都别想,除了在我这里消费,你没有别的地方可以选,爱加不加。

在中国当车主,是幸福的,也是可怜的。幸福是,可能你祖宗三代就你买了车,脸上有光,面子特别的足;可怜的是,即便你将车停在家里不开,每年也要耗费不少的养车钱。

中石化和中石油有多牛,国际油价涨,他跟着涨;国际油价跌,他不动;国际油价再涨,他还跟着涨。如果有时间,你可以翻查过去十年的油价数据,会发现,十次涨价,才有那么一次下跌,而且幅度非常有限。媒体不是没有声讨过,但问题是没有用!中石化和中石油是老大,是“中”字头,除了发改委,它谁都不买账。发改委是贵人事忙,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油价,更多时候,监督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是他们自己。自己监督自己?谁都会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

对于此次降价迟钝,又有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御用专家跳出来说:“民营加油站进货渠道更多,批发价格更低,所以能够降价。”可别小看这些专家,他们不仅可以随时聆听上训,第一时间传达上面的意思;而且很难辨认,有些甚至打着媒体的旗号。每次听到他们在那里胡说八道,我真是恨得牙痒痒。

这里想说的是,别相信所谓的专家解释,我们需要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正式表态,为何民营降了,你不能降?为何国际石油降了,你还是不动?为何创造如此多的利润,却还拿着国家巨额的补贴?别再沉默了,你这是与汽车社会过不去,难道真要逼得老百姓们都不敢买车,买了车也要卖车?(周伟力)

垄断的围城

住在市区,车子一直雷打不动在中石化加油,更已习惯了只涨不跌的油价。不是咱对中石化忠诚,对价格不敏感,实在是无其他太多选择。民营的?得了吧,中石化、中石油这么“大”的公司油品都偶尔会有问题传出,这些只有名字没有连锁的少数几家民营加油站,又怎能让人放心。

有时会觉得佛山、番禺等地的车主幸福,不仅不用被迫只能选择中石化、中石油的油站,旁边还有几家外资加油站任君选择。某次在佛山的南海大道,车子快没油,眼瞅前面有家挺有名气的国际品牌加油站,于是进去。刚被接待,已觉“人间美好”:该加油站不仅加油可以抽奖,加油累计到一定公升数还额外送油。再看看油价,比两大石油公司还便宜那么一点点。当然,咱还是质疑一下:“哎呀,咱之前一直加某某某油站的国III油,加你们的没问题吧?”人家自信地来了句:“我们从来不跟车主推销各种汽油添加剂,因为我们的油品里就已经用了清洁添加剂和省油配方,你们市区的油品未必比我们的油品好。”当然,最让咱满意的是,咱的车窗——他们加油过程还免费擦得晶亮晶亮的。再看他们用来清洗车窗的用具,不脏不烂,定期清洁。咱忍不住在缴费时对店长献计说:“你们怎么不开到广州市中心,一定生意火爆。”人家无奈回答:“进不去啊,市区都垄断了。”哎,这是神马世界啊。现在可是市场经济啊,居然还有“垄断”一说,将这么多好加油站排斥在围城之外。

最让人不吐不快的是,在这个垄断的围城内,想要两大石油公司降价,似乎也是难如登天。翻看前几年的记录,两大石油公司也并非没有低下过脑袋。2008年,国际油价下调,外资和民营油站闻风下调油价还顺带搞促销,两大石油公司坚挺了一会,看苗头不对也稍微顺应形势降了一点。随后,国际油价一路上涨,两大石油公司此时的反应非常灵敏,油价甚至一月三次涨价。中间偶尔出现了国际油价稍微下滑,还是民营的加油站反应较快,又将油价搞点优惠。不过,中石化、中石油学聪明了,咱也立马降!只不过降价的油站——要不是地段相对偏远的,要不就是规模比较小利润一般的油站。好吧,住在市中心的车主们,继续享受不断上涨的高价油吧,谁让你住在垄断的围城内呢?

(邓莉)

还“管”?该“帮”了

这样的网络布点速度是否与市场规模增长相适应?这样的布点密度,现有经销商能承受吗?这样的政策,多数经销商能接受吗?

曾几何时,“高高在上”的厂家领导是不会考虑这些问题的。那时候,申请建店的老板挤破门槛;那时候,领导令旗一指,经销商一呼百应。然而,现如今,多数品牌厂家在设计布点计划时都要考虑N多因素,经销商在面对厂家指令时更是“利”字当头,选择性采纳。

不管怎样日子还得继续过,布点计划该实施还得继续实施;经销商们该要求的,还得继续要求啊!笔者认为,面对越来越不利的局面,除了抱怨“人心不古”之外,领导们是否到了该调整一下渠道管理的思路和方法的时候了?

至于调整的方向嘛,笔者认为应该是:将工作的重心调整到支持和帮助经销商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从而带动服务能力提升,间接提升销量和客户满意度。简单点说就是,把“管”改为“帮”。

中国有句老话:伸手不打笑脸人。厂家和经销商是“绑在一条绳上的两只蚂蚱”,共同利益本来就大于分歧。如果厂家把所有工作都打上“帮助经销商”的标签,相信工作推动就会顺利很多。

为了把这“帮”的角色扮演好,在具体的工作实施上,厂家还需做一些调整。

首先,在推动渠道管理发展上,厂家应该放弃整天喊着贯彻服务标准这些对经销商赚钱意义有限的事情,取而代之的是强调推动正确的业务开展模式和管理办法,从而帮助经销商提升盈利能力。这时将推动服务标准的工作巧妙地蕴含其中,这样,经销商的热情就上来了,相信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在此基础上,如果将考核标准也调一调,让经销商感觉到厂家对其“赚钱能力”很关心,能得到领导的理解,那感激之情还不犹如滔滔江水啊!

另外,关于推动客户满意度这工作方法也要调一调,不要整天逼着经销商执行服务标准。其实经销商心知肚明,就是执行了服务标准,那真实的客户满意度也提高不到哪里去。如果把工作思路稍微调整一下,改为“通过提升服务能力带动客户满意度提升”,相信无论是经销商配合度,还是实际产生的效果,都会完全不一样。

这几年,厂家在渠道管理上投入不可谓不大。然而,由于在理念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渠道能力提升并没有取得多少实质进步,甚至还出现了经销商为满意度集体造假的行业怪胎。随着厂家输血能力的持续下降,转变渠道管理思路和方法的需求日渐迫切起来。未来数年厂家渠道管理将进入关键转型期。是到了该调整调整思路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中石化 油价 公车 经销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