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疏”角度治理 广州治堵温柔而不柔弱?

2011年08月05日 09: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广州更注重从“建”、“疏”的角度来治理城市拥堵,也显得稍微“温柔”一些。

8月1日,广州出台了《广州市关于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工作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对广州未来几年的城市交通规划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将通过30条措施,力求保证城市主要干道的时速不低于25公里。

《措施》的出台,与北京限购、贵阳限购治堵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广州更注重从“建”、“疏”的角度来治理城市拥堵,也显得稍微“温柔”一些。可以说,广州的治理方式,也为国内其他城市的治堵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根据目前发布的数据,广州截至今年5月,机动车拥有量达222.3万辆,其中小客车拥有量为143.8万辆。从保有量上看,广州与北京有着一定的差距,但广州人口数量少以及主要城区面积较小,道路拥堵问题也十分突出。更为重要的是,按照统计数据,广州私人小客车年均增长率已经高达22%,超过了北京和上海。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不及早出台相应措施,不出一两年,拥堵问题将更加严重。

固然,本次出台《措施》与之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有小部分内容不同,特别是将管理公车的内容删除,让外界较为失望。但纵向比较来看,广州放弃了“限行”、“限购”等严厉的措施,未采用粗暴的“堵”,从“建”、“疏”的方向走,已经显示出广州城市管理者的远见。

根据《措施》中内容,将拓宽广州大桥、洛溪大桥,打通13条断头路,并在现有公交专用道128.5公里的基础上,增至300公里;首推居住小区封闭市政道路的对外开放,打通微循环;增加了建设“智慧广州”,借助电子生活、电子管理,减少大量出行的车辆。

然而,为何广州的政策会如此柔和?有朋友这样分析,他经常出差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时常对比这三个城市的交通状况。他认为广州现在中心路段虽然说已经十分拥堵,但相对于北京、上海等城市,那只是小巫见大巫。

这就意味着,广州由于保有量等原因,给广州空出了一定的时间,提前介入,在道路尚未堵死之时,及早地打通道路各种血管,完善交通管理方案。换句话说,治理拥堵的时间点,是主导政策的主要原因。北京治拥堵,是在城区已经拥堵不堪的情况下才出台政策,而广州是在预计未来的情况下出台政策,这也是两者方式不一的主要原因。

从目前来看,以北京市这种采取强制行政手段来达到缓解城市拥堵的方式有效,还是广州这种“温柔”的看似无为的方式治堵更有效?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时间给检验。

郭小戈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广州 措施 北京 城市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