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喷期已过 自主品牌如何固守三成天下?(2)

2011年08月17日 08:15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政府可以在政策的稳定性方面做得更好”自主品牌底线应该是30%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应加大研发和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

自主品牌底线应该是30%市场份额

《21世纪》:今年汽车产业不正常的增长状况什么时候恢复,取决于什么因素?

冯飞:实际上,汽车工业消费目前呈现的排浪式发展,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沿海到西部,是中国大宗消费品普遍的消费特点,前两年汽车工业经济的刺激计划,导致二三线城市销量的增长和小排量汽车,特别是微型车消费的大幅增长和提前释放。

在小排量汽车方面,中国汽车工业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比如说10%购置税,1%~40%消费税,特别是税收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调整。汽车的小型化是节能的重要手段,新能源汽车与电动汽车的发展还需要过程。目前新能源汽车尚处于萌芽阶段,离大规模量产还很远。汽车工业的节能显得很重要,传统汽车要注重小型化,提高燃油效率,可以利用税收杠杆。

对小排量的鼓励政策可以是长期的,而不仅是短期应对市场低迷的手段,要从交通的可持续和汽车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我主张税的征收要基于燃油效率,而不是排量,因为相同排量采取的技术不同,节油性技术如何鼓励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运用税收这种价格信号,这方面的“文章”大有可为。

《21世纪》: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自主品牌车型遭遇打击相对合资品牌来说更大,自主品牌面临的生存压力更大,有人认为,政策引导下自主品牌在新格局中的发展壮大十分必要?

冯飞:自主品牌的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自主品牌受政策影响较大,限购政策之下,购车指标很难得到,一旦获得,会导致消费者选择价格更高的车型,消费市场对自主品牌短期影响会凸显。另一方面,中国消费市场具有多层次性,消费多样化,自主品牌企业有成长空间,可以采取差异化战略,合资与自主品牌会有市场分层差异化竞争状态,但是随着汽车市场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原来市场分层边界模糊,合资企业产品线下移,自主品牌面对的形势严峻,成长空间受到挤压。

此前自主品牌轿车高速发展的态势将不会出现,此前自主品牌轿车的占比为30%左右,今年前7个月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未来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将进入稳固期,也有可能出现下滑。自主品牌如果能够维持30%的市场份额不下滑,随着汽车市场的增长而同步增长,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这表明,中国自主品牌所处环境出现了变化。

《21世纪》:面对环境的“里程碑”式的变化,自主品牌应该有哪些警醒?

冯飞:自主品牌的竞争优势一直在价格方面,然而随着消费逐渐走向成熟,价格不是唯一因素,可靠性、安全性等因素逐步提升。自主品牌的企业应当走集约型,而不是过去外延式的发展。外延式发展的时代,大规模扩张已经过去,在那时一些内资企业抓住机遇发展起来,如长城奇瑞吉利,但那种井喷式的增长一去不复返。

在市场和消费者行为变化的环境下,自主品牌一定要抓技术,汽车内在的品质是技术在支撑,技术支持基础上的质量和内在品质,包括可靠性,耐久性,安全性,最为重要。我们要从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要转化到综合性竞争优势的培养,也就是性价比要提升。[上一页][1][2][3][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汽车 政策 新能源 品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