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主品牌没有捷径可走 唯有实干是真理
■记者观察
最近和自主品牌的高管接触交流比较多,有一个感受是自主品牌企业存在较强依赖性,过于强调政策照顾与舆论鼓励,对于提升自身能力没有更多追求,不够自信及存在侥幸心理暴露得比较明显。
出于担心未来遍地外国品牌,主动权掌握在外资手中,政府数年前决定强行启动自主品牌长远战略。有了这个战略存在,政府确实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照顾,但是这些照顾并不足以改变目前市场的竞争现状,自主品牌前七月的占比只有24%,比去年有不小下滑,这足以说明竞争的残酷远超想象。
不过,我还没感觉到自主品牌自身多么担心。我们听到的依然是对政策优惠的呼吁,而不是夯实自身实力的举措。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论调,自主品牌是自己的儿子、国家的竞争力,政府和媒体理所应当要额外照顾。殊不知,依赖性会导致不思进取,无论是研发、生产还是服务的能力。可能本来能力不差,但不自信的状态也会带给媒体能力不济的错觉。
最要命的是,等待政府订单,等待政策优惠和补贴。成熟且不狭隘的消费者不会专门追捧自主品牌,你和合资品牌同台竞争,没有人让你,也没人停下脚步等你。品牌需要培育,但更需要市场的考验,没有严苛的考验,不可能出来过硬的品牌,最后浪费的是建立和维护品牌的庞大资金,这可都是纳税人的钱啊。
要避免这样的尴尬,可以借鉴上汽的路子:第一,舍得投入资金,440多亿的资金投入到自主品牌,其中研发就是44亿;第二,会学习,和通用合资,和大众合资,除了赚钱还得到什么?得到的是经验和人才。大量在合资企业中学成的人才调到自主品牌,起点本身就高,看看荣威、MG的造型,看看人家的底盘和车身,差距很明显;第三,利用好现有资源,用好英国的研发和设计,不然不就白花钱?第四,清晰的规划,两个品牌,四个平台,十个车型,从小排量到大排量的发动机、从手动到自动变速箱。
也许目前上汽自主品牌从数量上不及奇瑞、吉利、比亚迪等,但是人家练的是内力,基础夯实了,超越是迟早的事情。几年的时间花掉230个亿,在一些自主品牌看来可能没有必要,但在我看来,做自主品牌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实干,别无他法。(责任编辑:杜纪栋)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京华网(www.jinghua.cn)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http://img.ifeng.com/page/btnLeft.gif)
![](http://img.ifeng.com/page/btnRight.gif)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485909
1近期上市配2.0T动力SUV 自主极 -
314297
2将上市小排量SUV前瞻 高效环保新趋 -
168081
3铃木新款VITARA9月上市 定位小 -
150476
4凤凰试驾东风本田全新CR-V 科技升 -
145750
52017款奥迪A6配置曝光 或减重1 -
141357
6试驾奇瑞路虎揽胜极光 不同仅是尾标 -
116350
7广汽传祺GS4北京上市 售9.98万 -
104859
8上海车展十大超炫顶级豪车 有钱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