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化是中国乘用车节能减排最现实路径

2011年10月21日 10:53
来源:中国工业报社 作者:常虹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2011年第十届中国国际内燃机及汽车零部件展览会上,记者对中国柴油圈里的明星人物———欧意德动力总成国内销售公司总裁路鹏琼进行了专访。

中国工业报:如今,中国汽车业面临严峻的环境与能源挑战,许多企业正欲通过加紧发展新能源技术以实现汽车的节能减排。您如何看待新能源技术与柴油机技术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让欧意德能够坚持发展柴油机技术?

路鹏琼:电动车可以能达到零排放,因此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节能减排的大方向。从长远的战略角度考虑,要发展且必须发展新能源;可从现实层面来看,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需要至少20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而节能减排的任务却十分紧迫。因此在这段时间里,占据着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的传统动力仍将是主流,我们必须在发展新能源的同时,做好传统动力的节能减排工作。

从技术角度来看,柴油机比汽油机更具优势和提升潜力。所以,我认为柴油机和新能源在节能减排道路上,应该是个接力的关系。柴油乘用车在欧洲也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无论从技术到市场都已成熟,借助于柴油机本身的节油减排优势,柴油车在欧洲的普及率已达到了50%以上。而欧意德之所以能够坚持发展清洁型柴油机技术,正是因为准确把握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今,事实也证明了欧意德的选择是正确的,在现阶段,柴油车有望在节能减排领域率先获得突破。

中国工业报:乘用车柴油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欧美发达国家柴油化比例达到50%以上;而在中国,乘用车柴油化的推广至今仍没有太大进展,柴油化比例并不高,您认为原因何在,难点在哪儿?

路鹏琼:决定一个产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有两个最为关键,一是技术是否成熟先进,另一是市场需求是否巨大。从技术上看,柴油机已经成为世界内燃机领域的技术富矿,特别是高压共轨技术、可变截面涡轮增压以及中冷废气再循环三项国际先进技术的应用,已经将柴油机的效率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从国家角度看,欧洲柴油车普及率已经超过50%;在新加坡,65%的出租车都已经采用柴油车型。在这些环保水平全球数一数二的国家,这么大量的轿车都在使用柴油车,应该很有说服力。

现在中国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能源和环境的制约,特别是针对排放污染大户的汽车而言。如果乘用车柴油化率能达到50%,那么中国每年将至少节约480万吨燃油,减少52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对我国的节能减排将是个很大的贡献。整体来看,国家的政策导向对推进柴油化是利好的,比如柴油进口关税下调、新能源补贴政策等。但是,现有政策对柴油化的鼓励并未进入实质性阶段,真正支持、鼓励柴油化发展的政策并未出台。另外,油品质量问题也是轿车柴油化面临的一个难题。

从消费者角度看,消费者对柴油车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从以前的抵触到现在的逐步认可。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现在的柴油车已经可以为消费者省下更多的钱。我们算过一笔账,在当前的油价下,以每年开3万公里计算,柴油车比汽油车能省7000多块钱,如果算上燃油税和现在正在讨论的环境税,柴油车比汽油车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推广柴油机技术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相信通过各方面不断努力,特别是政府和媒体舆论的引导,将会大大推动清洁柴油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中国工业报:据了解,欧意德在发动机核心零部件技术的自主创新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路鹏琼:众所周知,发动机是集机、电、液和电子控制于一体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汽车动力总成核心零部件,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核心零部件中自主研发最薄弱的环节。

和许多坚持走技术完全自主创新道路的企业不同,欧意德选择了一条“技术引进+自主创新”的发展路线。自2006年起,欧意德先就后与意大利VM、德国ZF、博世、霍尼韦尔等公司展开了密切的合作,通过技术引进、吸收和再创新,掌握了世界领先的清洁型乘用柴油机技术和AT自动变速器技术,成为目前自主品牌惟一同时掌握这两项核心技术的企业。比如我们的自动变速器技术,引进时只是两驱变速器,通过与保时捷的合作,我们开发出了前置四驱变速器,这项技术即便是ZF公司也没有掌握,在中国更是首屈一指。

中国工业报:在推广乘用柴油机方面,欧意德将会有何举动?

路鹏琼:总的来讲,推广涵盖三个方面———国内品牌、国际品牌、军用品。从欧意德2011年营销战略规划的角度说,自主品牌将是主攻的阵地,通过强强合作,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在瞄准国外一些大的汽车品牌,谋求一系列的合作。我们目前已经与军品做了一系列的合作,包括二代军车的换型。

从市场开拓的情况看,目前除了华泰汽车外,我们和国内十几家主机厂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在给五六款新车做匹配;与力帆汽车、曙光汽车成功实现合作签约,同时与江铃北汽等的合作开发已经进入后期阶段,估计不久搭载欧意德动力总成的新品就将上市。

同时,我们也在着手开拓国际市场。欧洲许多主机厂对我们的工厂和产品做了考察后,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向。如果能突破欧洲市场,意味着中国零部件出口开始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市场迈进。

欧意德今后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技术的自主研发中去,力争把柴油机节能减排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这不仅为中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更能够加速中国汽车企业在核心零部件技术上突破瓶颈。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中国 柴油 技术 柴油机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