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三包”难不要拿“国情”做挡箭牌

2011年10月25日 09: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国家质检总局《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布就再次掀起轩然大波,一再难产的汽车“三包”政策也再次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正当人们以为汽车“三包”这次在中国要玩真的了,以汽车行业协会为代表的反对派铿锵发声——实施汽车“三包”的环境条件尚不完全具备。反对派们掷地有声地强调:“汽车作为一个特殊产品,其技术复杂,制造成本高,价值链长,这使得汽车产品实施‘三包’面临着举证难、鉴定难、索赔难等诸多问题,很复杂。”还有观点认为,“当前我国正处在汽车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汽车市场发展还不完善。权威的第三方鉴定机构的体系没有建立,难以对汽车产品质量问题和性能故障作出科学、准确、公正的鉴定。”把这些反对的声音归纳在一起,基本上就可以认定,在现在的国情和体制之下,汽车“三包”在中国难以成行。

汽车“三包”在中国这么难,难就难在一个利益的平衡上。因此有人说,汽车“三包”政策酝酿的十年,事实上就是汽车厂家和消费者利益博弈的十年。如果较大限度地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汽车厂商势必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必定不能两头讨好。但是,我们要看到,汽车作为舶来品已经走入了亿万百姓的家庭,而在全球最先进最发达的汽车市场——美国,早已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台了《汽车保证使用法》,以极为严厉的规定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既然人家可以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在事关消费者利益甚至生命安全的汽车“三包”上,我们应该少拿国情说事,那只是既得利益者的挡箭牌。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汽车 利益 消费者 国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