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快“生”了!汽车“三包”完成听证程序

2011年10月31日 09:06
来源:南方都市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继9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发布《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之后,汽车“三包”立法听证会上周三如期举行。

此次听证会共有来自消费者、汽车制造商、销售商和维修商以及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的16位代表参与听证,其中消费者代表8人。

在听证会上,各方代表均对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表示赞同和支持,但在涉及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方面的技术条款及具体执行可操作性等细节问题上,不少代表认为仍然存在一些界定模糊、需进一步细化明确的地方。

“三包”规定最快年底出台

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在听证会上指出,汽车“三包”主要是对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相关的民事行为予以规范,是对销售商、制造商、修理商向消费者承担“三包”责任的基本要求,旨在通过企业承诺、消费者维权、社会监督、政府监管来规范“三包”责任有效履行。

刘兆彬表示,从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公布一个多月的反馈情况看,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汽车企业对汽车“三包”是支持的,汽车“三包”出台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目前,质检总局也正加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国家标准、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以保障汽车三包顺利实施。

他透露,尽管汽车“三包”出台未设定确切的时间表,但会在吸纳各方合理意见和建议后“抓紧修改”、“尽快出台”,并会给汽车制造商、销售商和维修商一个过渡期。(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由于曾有七年前汽车“三包”草案也是公开征求了意见但最终却不了了之的经历,也有一部分人怀疑,此次征求意见开了听证会的汽车“三包”规定,是否也有可能“胎死腹中”。

上周,多位汽车行业人士甚至厂家相关负责人均向南都记者表示,当下,实施汽车三包的背景与2004年时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多位业内人士都表示,当初汽车“三包”草案之所以“束之高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受到了来自汽车厂商的强大阻力。(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近几年,随着国内车市发展,尤其是汽车制造商、销售商和维修商产品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提升,无论是从汽车产品质量情况还是销售商、维修商的服务水平看,实施汽车“三包”的行业条件都已成熟。

厂商普遍持观望态度

值得关注的是,自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在不同场合,不少汽车厂家都表达对当下就实施汽车“三包”的质疑甚至于反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更是在较早前公开表示,由于“配套体系不健全,环境条件尚不完全具备”,汽车“三包”不宜提早全面实施。由于中汽协基本是站在汽车厂商的立场为汽车厂家说话,因此业界普遍预期在上周三的听证会上,来自汽车厂商的代表会和消费者代表发生激烈的交锋。

-->事实上,上周的汽车“三包”立法听证会上,并未发生任何不同代表之间的观点交锋。

除了对一些操作细节的质疑之外,各方代表都对汽车“三包”规定的出台持普遍赞同与支持态度。

当然,实际的状况可能要稍微复杂和敏感。上周,有关专家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汽协代表国内汽车厂商利益,其对汽车“三包”问题的此前表态,当然代表了很多厂家真实的想法。

该专家表示,其实对目前的国内汽车厂商而言,“最理想”的状况是最好不要搞汽车“三包”这个东西,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为再怎么样,汽车“三包”的出台也会增加厂商的成本,而去处理汽车“三包”问题更是要耗费厂商不少精力。

从另一方面,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意愿,打心底里可能不怎么支持汽车“三包”的厂商又不能堂而皇之地叫板消费者公开说不支持汽车“三包”,因为这不仅有“行业经营风险”,而且还有“道德良心风险”。所以,这就造成了这种情况,在汽车“三包”征求意见稿立法听证之前,汽车厂商对汽车“三包”反对和质疑的声音较多,但一到了上周三的听证会上,厂商又不愿意与消费者接招而表示公开反对汽车“三包”。

同时,在南都记者采访中,众多汽车厂商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消费者的立场看,当然理解汽车“三包”出台的好处,但只要一涉及企业切身利益的“三包”规定实施细则,汽车厂商普遍表示质疑和观望。

采写:南都记者 朱中齐 黄习伟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汽车 南都 厂商 听证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