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眼里 我们有很多驾驶陋习

2012年01月29日 05:29
来源:都市快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文/童蔚

1月初,新浪中国好书榜2011年度“十大好书”公布,其中有一本畅销书与中国的开车人有关。

书名《寻路中国》,作者彼得·海斯勒是美国人,当过美国《纽约客》杂志的驻华记者,也是《国家地理》的撰稿人。

在书中,彼得记录下了自己2001年考取中国驾照后,驾车漫游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其中包括以中国道路为切入点,观察道路设计、开车习惯和交通状况等。

这些我们司空见惯的细节,在他的笔下显得形象而生动,他提出的一些与开车人有关的问题令人深思。

驾校学车

只为应付考试

彼得曾在丽水的一家驾校观察过驾驶课程。在那1个月里,他记录下教练极为严苛的教学过程,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驾校只教考试要考的项目,实际开车时很重要的一些良好习惯,像系安全带、打转向灯,却几乎不提。再比如,学习用的车道永远都只有那么点长度,路况也远比实际道路简单。

“这样考出来的新手驾驶员开的车子,也有人敢坐?”彼得感慨。

【原文选摘】

……没人系过安全带。在公安驾校的训练场地里,我也从没看见有人打转向灯。

接下来的环节是驾驶技术训练,学员们要在障碍车道上练习急转弯,学着将车辆停驻在标线的二十五厘米范围内。最具挑战性的驾驶技术科目是“单边桥”行驶……我问唐教练,为什么单边桥那么重要。

“因为很难。”他这样回答我。

这就是中国的驾校课程里隐含的哲学命题:如果某样东西从技术的角度看起来特别有难度,那么它必定就是有用的。

【网友评论】

扯淡的幸福:没错,现在的驾校就是应试教育,催生的是“马路杀手”。

东篱采菊:驾校学的一些东西,在实际上路时用处不大。拿到驾照后,基本得从头来过,请陪驾练车。

驾驶陋习

怎么走路就怎么开车

“需要点冒险精神”,这是彼得在中国城区开了一段时间车子后所做出的评价。

让他有此感慨的原因:新驾驶员辈出,机动车辆猛增,可城市道路基础建设却跟不上,有些规划甚至不合理。导致的结果便是道路拥堵,交通秩序混乱。

【原文选摘】

很多驾驶员使用道路的方式直接沿用行人使用道路的方式——人们怎么走路,就怎么开车。他们喜欢扎堆前行,只要有可能,总是紧紧跟在别的车辆后面。他们不大使用转向灯。相反,喜欢依赖汽车之间的身体语言:如果一辆车贴着左侧行驶,那么你可以推测得出,它即将进行左转弯。此外,他们还擅长于即兴发挥。他们可以把人行道作为超车道使用,如果能够快那么一点点的话,他们可以在环岛交叉路口逆向行驶。如果在高速公路上开过了出口,他们会直接开到路肩上,往后倒,然后立马右转下道。每当交通拥堵时,他们喜欢从边上挤过去……驶近收费站时,驾驶员们喜欢在最后一刻变换车道,因此事故频发。驾驶员们很少查看后视镜。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器则被视为妨碍视线,车灯亦然。

【网友评论】

tail:哎哟,还真是把开车人的陋习都给概括了。中国人脸红啊。

果小七:作者说的开车陋习,都是我最最讨厌的。

开车鸣笛

车主泄愤的主要途径

在中国,虽然许多城市禁止开车鸣喇叭,可彼得却在多种场合下目睹了喇叭“奏鸣曲”。他甚至还由此得出了一个结论:鸣喇叭已成为中国车主开车途中表达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的一种重要途径,似乎还夹带着泄愤的功能。

【原文选摘】

在中国的汽车上,喇叭从本质上说具有神经学的意义——它负责传导驾驶员的本能反应……简单的喇叭声,至少能够表达十种不同的东西。一下短促的“哔”声,用以引起注意。连续两声“哔—哔”表示愤怒。如果是一阵特别悠长的“哔——”声,那代表着驾驶员遇到交通拥堵了,他已经没有边缝可钻,正巴不得路上所有的人和车统统消失。如果有“哔————”声回应,说明他们动弹不得。另有一种略带口吃的“—哔—……—哔—”声,代表着驾驶员除了痛苦就再无别的感觉。还有一种事后才摁一下的“——哔”声,这一般是新手们的做法,他们通常反应迟缓,还没来得及摁喇叭,刚出现的状况就已自行化解。

【网友评论】

月黑风高:有些车主按喇叭可能是出于好心想提醒行人或其他车辆,但有些车主估计是有“路怒症”倾向了。

小鸭妈妈:喇叭不是发泄工具,最讨厌后面的车主瞎摁喇叭。他越摁,我越慌,发动越慢。

喝酒开车

总有拒绝不了的饭局敬酒

最令彼得无法理解的是中国的酒桌文化。一旦上了桌,不喝酒便难以下台,即便你再三表示自己开了车。

劝酒的说辞也是形形色色,有些听上去还挺有意思:酒杯已经满上,不能不喝;就喝一杯,车可以慢慢开;20年的驾龄,还怕撞车吗,喝;美国也靠右行驶,在中国开车就不会不习惯,喝酒不影响……

【原文选摘】

好几个官员陪我就餐,他们要了白酒。争先恐后地,他们举起手中的酒杯。

“对不起,我今天只喝茶。”我告诉他们,“我下午要开车,所以不能喝白酒。”

“啤酒呢?”

正是这个问题,在驾驶员试题里显得有些诡异:

212题 行车前,驾驶员:

(A) 可以少量饮酒。 (B) 不能喝酒。 (C) 可以喝啤酒,但不能喝别的酒类。

“啤酒也不能喝,”我说,“如果开车,我就什么酒也不能喝。”

“你可以喝一点点嘛!”

“抱歉,我真不能喝。”

“肯定要喝,就喝一两杯。”

说到中国的喝酒开车,婚宴是最难纠缠的,其次是葬礼……在美国,只要说一声“我要开车”就够了——说了之后,就算完事了。

【网友评论】

雪清扬:醉驾入刑以后,这种劝酒风貌似好了很多吧。

henry:开车谁劝酒,就绝交。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中国 彼得 驾驶员 喇叭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