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舆论漩涡 比亚迪何以脱困(2)

2012年08月10日 08:46 来源: 经济观察报   0人参与 0条评论 字号:T | T

接下来,专家组的调查回到最核心的部分——电池。

6月26日至7月6日,专家组第二次来到深圳,对电池、系统这块做第二次的调研,还做了些补充实验。

在之前的取样和力学分析中,调查组已经对E6单体电池进行挤压、针刺等实验,发现在事故的两次撞击中,都顶到了位于车中间底部的电池包。

第一次碰撞,E6的左后副车架被撞断了,有一个结构件顶到了车身,使车身出现很大变形,并直接挤到了电池包的位置。切近车内的树干也直接撞到电池包,“如果没有这个电池包,树还可能还往里头切。”

调查组已经对车身内部的内饰件、门板、仪表台、座椅面料、座椅内部填充物进行取样,做阻燃特性的试验。“看取得的物证是怎么烧起来的,烧的温度大致是多少,通过这样的数据,来判断着火的起因。”

比亚迪和公众最关心的是,车辆是怎么着火的,电池在着火中起了怎样的作用,是否发生了爆炸。

专家组发现,有24节单体电池(占所有电池的25%)出现燃烧现象,有大块的电池的壳体受到了损伤,里面的电极暴露出来。但单体电池内部材料“像书一样,一叠一叠地放着电池管,如果炸的话肯定是朝外翻出来。总体判断下来,没有发现电池爆炸的痕迹。”吴志新说。

专家组对电池电解液的释放量、可燃性、燃烧的温度进行的实验显示,电解液的燃烧最高温度为800摄氏多度,不足以烧透钢板。

7月11日,专家组在深圳召开第四次全体大会,在主要结论上达成共识以后,开始启动写鉴定报告。

此时,专家组得到的结论是,电池没爆炸,着火起因是E6受到两次严重碰撞,车身后部及电池托盘严重变形、动力电池组和高压配电箱受到严重挤压,导致部分动力电池破损短路、高压配电箱内的高压线路与车体之间形成短路,产生电弧,引燃内饰材料及部分动力电池等可燃物质。E6的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上的安装布局、绝缘防护及高压系统等方面设计合理,“整车安全未见设计缺陷”。

“在写报告过程中,大家不断地沟通、小范围地研讨,也咨询了一些外部的专家,对大家认为有必要扩大一点范围来再求证,向别的专家做的一些咨询。”吴志新说,至7月23日,鉴定报告基本完成。

对于外界质疑是否会为了保护电动车产业而有所偏袒、让比亚迪“轻松过关”的看法,王秉刚表示,专家组的成员并不只来自于汽车领域,还有其他领域的专家。在调查过程中,参与调查的专家都签有保密协议,不能向比亚迪或外界透露调查进展以及可能得出的结论。

[责任编辑:robot]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入    注册
ctrl+enter快捷提交

商讯

首页
文章精选
车型大全
广州车展
新车
国内新车
海外新车
谍照
新车图解
购车
试驾
导购
文化
人文
酷车
赛事驾驶
二手车
买二手车
卖二手车
车辆评估
二手车动态
行业
业内新闻
产业评论
访谈
调研报告
论坛
车生活
车型论坛
地方论坛
客户端
凤凰新闻
卫视通
凤凰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