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克、蒋涛、张昌谋(从左到右)

“桑塔纳之父”是外界对蒋涛的评价,这一称号最初是由谈判对手———原德国大众董事长哈恩给起的,后为业界广泛接受。

1938年蒋涛在华北参加工作,历任区长、县长。1949年南下,当年4月23日过江,他接收皖南新区后,任财经委员会秘书长。1950年12月,皖南皖北合并成立安徽省,他调入上海,任上海市委工业部处长,之后在华东工业部当办公室主任,当时部长是汪道涵。1954年他转到机电工业局,历任副局长、局长,一直干了二十多年。1979年调到上海市计委,后调入上海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上海大众立项时他全面主持了该项目对外谈判工作。1984年10月任汽车拖拉机联营公司董事长,1990年离休。现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咨询委员会主任。

蒋涛与时任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哈恩博士

蒋涛:桑塔纳国产之父

    1978年,当了27年上海机电一局局长,主持建成过不少重大的工业项目、时任上海市计委副主任的蒋涛被市政府挑选出来,负责刚启动的轿车项目。经过6年马拉松式的谈判,最终与德国大众商谈成功,开始引进桑塔纳,从而开启上海汽车业的新纪元。直到今天,上海大众和桑塔纳还在我国汽车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在这位老人虽不再直接参与汽车行业,但他对中国汽车业尤其是上海大众的关心,还是一如既往,并有诸多独树一帜的观点。【详细】

老人还原桑塔纳谈判
蒋涛、仇克、翁建新还原桑塔纳谈判

   桑塔纳谈判的历史似乎已被讲得很多,但是其中的细节和真相却仍然没有真实显露。上海汽车工业的三位老人—蒋涛、仇克和翁建新,让他们来还原这段历史真相。为什么选桑塔纳?因为当时桑塔纳是德国大众正在研制、还没有上市的一款中级轿车。和当时我们提出了两条选型原则相符。【详细】

六年坎坷谈判路
首辆在中国装配的桑塔纳

    在这六年的合资谈判中,前面两年主要工作是考察,遇到了不少大的曲折,比如说项目的规模从原来的15万辆改为2万辆;后面三年半则进入正轨,按照年产2万辆小项目谈判基础协议,如可行性研究,合营合同、技术转让协议和合营公司章程、考察零部件厂、制订国产化计划等。【详细】

七年桑塔纳国产化路
桑塔纳国产之父——蒋涛

    当初合资谈判中国产化率计划是合同的一个附件。中德双方去对方工厂相互了解零部件运作状况,最后拟定了一个长达7年的零部件国产化计划表。在这个详细的计划表中,列出哪一年哪几种零部件国产化,国产化率达到多少。第七年时要求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详细】

 
蒋涛谈的“桑塔纳”情怀
蒋涛谈的“桑塔纳”情怀

    “用户有需要,我们就生产,用户不再需要了,就会停产。反过来讲,我们的企业也没有满足于只生产‘普桑’,而是在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总之,‘普桑’没停的主要理由就是:市场还需要。”

蒋涛谈的“桑塔纳”情怀

    “可能外界感觉到上海大众的自主开发工作进行得比较慢,其实一直就没有停过。它也做开发,但出于‘商业秘密’,不便对外讲,但内行人都知道。将来你会看到企业用自己的力量开发的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