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马毁不掉汽车出口
9月底,笔者参加了由长春、芜湖等12个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主办,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重点汽车出口市场政策法规宣讲会。
这个宣讲会于2008年第一次举办,今年已是第四届。每一届的内容不尽相同,因为主办方安排的是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嘉宾,为国内汽车业界代表介绍当地经济环境、法规等方面的内容。然而,四次会议中仿佛有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哪国的嘉宾,都会在讲演中说这样一句话:中国汽车企业在出口时一定要注意产品品质,因为中国汽车给我国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很不好。
看上去,虽然过去了3年,中国汽车给外国消费者留下的总体印象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是“质量差的便宜货”。
就外国嘉宾谈及的问题,笔者也与许多国内汽车企业的出口业务负责人交流过。总体而言,造成上述糟糕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三点。
第一是部分企业不了解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轻信当地代理商,以商贸方式出口汽车。由于代理商实力弱,无力进行售后服务,造成车辆出了问题后无人负责的局面。
第二是一些企业对国际贸易的难度估计不足,例如没想到售后使用的配件的配送需要3~6个月,没有提前备货,使外国消费者未能得到及时的售后服务,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是少数企业确实不求长远发展,以做“一锤子买卖”的心态进入市场,影响了中国汽车的总体声誉。
对前两种情况,只要是真正重视国际市场的企业,就有修补的余地。最可怕的是第三种情况,少数企业就有可能将“中国制造”的牌子彻底搞臭,偏偏对这种情况,其他企业无能为力。因为这少数企业出口的产品,是符合相关标准的,是合法的。
站在产业全局高度看,这是一件痛苦的事儿。然而笔者认为,这是我们必须经历的过程。因为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律而非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体系,在工业界,国家标准是最低标准,企业标准才是真正的高标准。正是这点差别,使人们对“害群之马”无能为力。但应该看到,正是这点差别,直接导致企业间竞争力的高低,从而实现优胜劣汰。
当前,确实存在“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情况,但对那些真正将出口作为公司战略的企业来说,这只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小坎坷,害群之马毁不掉汽车出口。因为你要对付的是一个水平很低的对手,应对方案也相对简单,只需要控制住自己的品质,让自己的品牌从诸多国内产品中独立出来,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反之,如果连这种局面都无法应对,发展成一家真正的跨国企业的想法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485909
1近期上市配2.0T动力SUV 自主极 -
314297
2将上市小排量SUV前瞻 高效环保新趋 -
168081
3铃木新款VITARA9月上市 定位小 -
150476
4凤凰试驾东风本田全新CR-V 科技升 -
145750
52017款奥迪A6配置曝光 或减重1 -
141357
6试驾奇瑞路虎揽胜极光 不同仅是尾标 -
116350
7广汽传祺GS4北京上市 售9.98万 -
104859
8上海车展十大超炫顶级豪车 有钱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