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馁不盲从 商用车企应勇于走自己的路

2011年10月28日 14:00
来源:慧聪汽车配件网 作者:飞羽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186家209人。

这是26日晚福田汽车拓陆者(TUNLAND)皮卡发布会邀请的媒体数,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等国际媒体赫然在列,声势浩大远超多数重磅轿车上市。媒体在感慨福田汽车的大手笔之余无不质疑:区区一款皮卡干嘛搞这么大阵势?甚至不少人当场下定论:福田又在做秀吹牛皮!

并非福田汽车一家自主车企在“享受”如此待遇。吉利国际化运营沃尔沃汽车、比亚迪汽车削网裁员、北汽集团进入航空制造…但凡车企有破格之举,无不遭遇业界的种种质疑,挨骂已是在所难免。

但对于陷入发展困局的中国汽车而言,这却也意味着坚持和突破;不论这些举动成败与否,这些车企都值得肯定。

勇于做

有自主车企人士感慨,自主品牌车即便是设计和品质真正做好了,消费者依旧不会买账;必需做到比合资更好,方才有前途。这句话很现实,也很凄凉,颇伤自主品牌人的心。

汽车业同时还有三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定格”论、“自主发展经验过时”论、“市场换技术”论。坦白讲,这三论与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的确很符合,分析起来也颇有道理;但车企若依此三论行事,中国汽车工业基本可以盖棺定论了。老一辈汽车人常讲发展自主要先破除“三论”,自有道理;有行业领导私下从不掩饰对福田汽车的称赞,敢做就是主因之一。

福田口气大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但胆子的确也不小。1996年福田连整车“准生证”都没有,刚组建就筹备上市;长年被质疑,依旧干到了十一个品牌,合作伙伴名单里也有了戴姆勒、康明斯等国际巨头。若是没有敢想敢做这份气魄,福田怕还只是在农用车领域里当山大王。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也能体现这一点。有董事透露,吉利高层前赴底特律初次递交收购意向书,根本没被理睬;第二次前往同样只是草草接待。若是没有执着的信念,坚信海外收购能够成功,媒体和政府的不信任不说,面子这关就够难过的。

不盲目做

对于部分中国汽车企业而言,不盲目做更难。

建厂、扩网、收购是车企最容易栽跟头的地方。奇瑞早期扩网又收缩,近几年又四处出击重卡、造船等业务,道路颇为曲折;追求规模的海马也不好过,据称目前其郑州工厂生产线已大部分荒废;至于青年汽车,收购萨博一事怕是难有下文了。

单论比亚迪汽车夏治冰时代的疯狂扩网尚存争议。有人说是发展的必须,也有人称是制造模式跟不上营销需要;但若放在比亚迪集团,就另当别论。王传福的梦想并不单是新能源汽车,而是新能源全产业链。传统汽车业务并不是比亚迪集团战略重点,单项业务急速扩张又突然萎缩,已经脱离集团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夏治冰离去已不难理解。

奇瑞、比亚迪、海马、青年,终不会是最后品尝苦涩滋味的车企。张小虞理事长最近常提到中国汽车产业“被国际化”,非常形象;但中国汽车产业的被动之处远不至于此。被夹裹着前行的中国车企常被产业政策牵着鼻子走,被动模仿外资产品,被动应对竞争。在被动焦躁的行业环境下,难免有企业重蹈覆辙;而那些敢于拼搏的企业更应该精确定位,既要沉着面对业界的质疑,亦要在政府的鼓励赞扬中保持冷静。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福田 汽车 中国 车企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