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热点行业新能源汽车反应冷淡(2)

2011年11月03日 14:04
来源:慧聪汽车配件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综合来看,即使新能源汽车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约燃油费用,但仍不足以吸引入门级和首次购车的消费者。

消费者为何拒绝

即使通过政府补贴等因素使得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在整车价格上基本持平,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成本方面的优势仍很难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对于混合动力轿车而言,其优异的节油性能仅在拥堵的大城市中发挥的较为充分,但在长距离持续性行驶中,反而处于劣势。由于对混合动力轿车的政策性补贴较少,使得厂商和消费者都不太热衷。

按照现在的燃油和电力价格水平,电动汽车每百公里的耗电成本比传统汽车的燃油成本大约低50~70元,但消费者仍要面临多方面的不便。通过北京和深圳出租车示范运行的情况来看,电动汽车的实际续航里程在100~150公里之间,且充电设施较为缺乏,充电时间需要达到7~10小时。所以,节约下来的燃油成本仍无法弥补消费者由于使用不便所造成的损失。

整车与电池的可靠性,是消费者不敢贸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个因素。由于国内厂商专注于控制成本,造成了在整车安全性、可靠性上,无法与传统汽车媲美。例如,2011年4月和7月,上海和杭州分别出现了两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其潜在原因可能是由于电源管理系统上的不足,造成电池组过热。

由于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低于整车的使用寿命,作为成本最高的零部件,电池的问题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焦点。单体锂电池的使用寿命虽然可以达到1500次以上充放电,但组合成汽车用电池组之后,产品寿命会下降到500次左右。

补贴负面效应大

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提供的巨额补贴,实际上扭曲了供需关系,造成了生产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在拉动产业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

第一,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采用一次性的方式直接支付给厂商,则激励了厂商将战略重点调整到降低整车成本,而不是去综合发展相应的新技术。因为只有降低了单车成本,才可以提高获得补贴的比例;更加导致了产品开发过程变相迎合政府制定的产品标准,而不是关注消费者的市场需求。

第二,由于价格低廉,容易造成产品质量不佳的局面,销量十分有限;更加刺激了厂商利用“炒概念”的方式转而求助于资本市场进行巨额融资。2011年6月30日,比亚迪在中国A股成功上市,但其新能源汽车业务仍无法作为其支撑股价的新兴业务。

在中长期之内,除非取得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并有效的降低成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仍无法被普遍的接受。政府对产品的一次性巨额补贴直接拉动了相关产业,但只是降低了相应的产品价格,但并未有效的提升厂商的技术水平。未来的补贴方式应该从生产和使用两个方面综合入手,例如给予新能源汽车充电方面的优惠、停车之便利等等。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应该利用自身在资源、制造两个方面的优势,先从零部件入手,然后沿产业链向下直至整车研发。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是沿着“先整车,后零部件”的逆产业链方向发展,取得了成功。但新能源汽车方面则完全不同,中国在电动机制造、锂电池资源与制造已经具有相应优势,产业政策方面更应该促进上下游和同类企业之间的整合与兼并,综合促进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新能源 汽车 中国 补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