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华丽的展台,没有车模,没有媒体,三三两两的参观者,漫不经心聊天的销售人员”,这是中国经济网记者朱津津描述的“第三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博览会”现场情景。自主品牌博览会是7月23至29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如记者所述,“异常冷清”的场面简直就是“自主品牌艰难处境的真实写照”。
博览会除“集中展示了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自主品牌车型及各自主车企的新技术、新产品”外,还举办了自主品牌汽车研讨会,“围绕有关政策出台后对政府、企业、消费者、媒体等方面的影响”,邀请“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和业界专家为自主汽车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然而,博览会和研讨会在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都受到了冷遇。研讨会“拟邀”名单中的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科技部等政府相关部门现职官员及行业“权威”人士,除商务部产业司周世杰副司长外,其他人均未现身。
同样,中国官方认定的“四大”,或“六大”汽车集团头面人物也无一人出席,能够够上“高管”层面的企业出席人员,也仅有长安股份副总裁龚兵、北汽有限副总裁董海洋及广汽集团乘用车副总经理徐育林3位。而早半日也在同一城市北京召开的“中汽协市场贸易委员会成立大会”,出席名单就相当“豪华”:一汽总经理许宪平、北汽集团副总裁张健、上汽集团副总裁肖国普、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长安汽车(微博)副总裁龚兵、奇瑞公司副总经理陆建辉、江淮汽车副总裁王志远、中国重汽集团副总经理于有德等。两个会议时间相差半日,并不冲突,参加了上午会议的企业重量级人物,对下午的自主品牌研讨会集体选择了“缺席”。两相比较,谁轻谁重,不难作出判断。
这些年来,各种“峰会”、“论坛”,层出不穷,除一些耐不了寂寞的“专家”喜欢凑热闹外,企业确实不堪其扰,但真正干净、纯粹,像“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研讨会”这样专门研究自主品牌的论坛,其实是少之又少。这个论坛是由原商务部部长助理、汽车界老专家徐秉金首倡,并受到政治局常委和原国务院副总理一级人物的支持,每年举行一次。看来这个博览会有点难以为继了。
和本次博览会的命运一样,自主品牌汽车在市场上也同样遭受冷遇。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已跌至30%以下;自主品牌轿车销售142.33万辆,同比下降6.8%,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2%,占有率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7月,乘用车自主品牌销量环比下降17.59%,占有率比上月下降2.15个百分点。
研讨会上,对汽车自主品牌未来前景持悲观态度,可以说是“高度一致”。大家还“一致”认为,造成自主品牌今天困境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偏误”。
长期以来,政府主管部门以“反对散乱差”之名,限制中国企业进入轿车领域,却敞开大门让跨国公司肆意占领中国市场。“养虎遗患”,如今跨国公司主导的汽车合资公司,不仅形成了相当的经济规模,品牌也在中国消费者中扎了根,中国自主品牌失掉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大众、奥迪、日产等多家跨国公司的全球最大市场,其他品牌也紧随其后,不用多久,中国将成为几乎所有跨国公司品牌的全球最大市场,同时中国自主品牌则日渐势微。按照各跨国公司公开发布的市场目标,中国市场已经被他们瓜分殆尽,中国自主品牌在自己国家将难有立足之地。
尤其令人焦虑的是,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对此并无深刻认识,他们还在继续给合资公司大批特批项目,让它们疯狂扩张规模。大众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十个企业,尚不满足,发改委主管官员还亲自陪同大众高管调研西部市场,帮助它打通环节,选择建厂新址。
在我们政府部门和企业高管中,相当一批人认为“把别人的车子造好也是一种辉煌”,他们“打肿脸充胖子”,把为别人卖车也算作是自己的“汽车工业”,将“最大的汽车市场”,当做“最大的汽车产业”,自鸣得意。其实说到底,现在中国汽车业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销售业”,奢谈“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不仅是自欺欺人,简直有点“不知羞耻”!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到了“唱国歌”的时候了,在“最危险的时候”,需要全民动员,支持自主品牌发展,特别是政府官员。“公务车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不能仅仅是一句好听的口号,“领导干部带头坐自主品牌”,更不能光说不练,甚至连说都不愿说。用纳税人钱财购买的公车一定得是自主品牌。
近来,一些大城市出于交通与环保压力,对汽车购买和出行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但同时应该相应出台支持自主品牌的政策,不能让这些限行限购政策成为自主品牌的杀手,使自主品牌生存环境更加恶化。
发表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