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访谈>正文

iHS汽车咨询主管:用城市移动思考车市

2014年04月10日 18:05:40
分享到:
来源:凤凰网汽车
1

用城市移动性思考车市(1)

凤凰汽车讯 4月9日,在上海举行的“技术赶超——新技术展望”论坛,iHS汽车咨询主管James Chao就城市移动性如何影响汽车市场做了发言。

iHS汽车咨询主管James Chao

今天我想用一种全新的视角跟大家看一下这个全球的汽车市场。这个新的视角就是看看城市的移动性是如何发展的,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发展会不会限制我们汽车市场的发展,所以我们的重点和焦点不是关于每年一个高速的汽车市场增长,而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视角。

为什么未来城市的发展会对市场有这么大的影响呢?我们看到很多来自OEM商的代表,你们的投资是不是都能带来很好的回报?你们未来的产品是引领市场潮流的,这个市场是不是在不断地为您提升新的收入来源?你是不是为市场上比较大的变化做好了准备?未来你的竞争对手并不一定是你以为的其他OEM商,你未来的可持续增长战略是什么?不是说未来两年,而是未来十年二十年是什么战略?

我们为什么要考虑这个城市的移动性呢?当我们用未来城市移动性的时候,我的意思是看人们在未来怎么样在城市里面流动、移动,很多中国的城市的公交系统都不够发达,比如地铁公交等等,怎么会影响到我们未来汽车的拥有量?这个具体的信号都是不大明确的,我们未来应该怎么分析它呢?我们怎么讲这个市场的信号是比较弱的?我们现在通过全球的视角来看,重点是我们可能是在从这个消费者对于个人移动性的偏好转到对整个城市里的移动性偏好的转变早期阶段,特别是对于很多人来讲希望是一种无拘无束的、个人能够随意移动的状态,比如在北京。另外就是私家车给了我们一些移动的自由,但是有很多的负面影响,比如时间不能保证或者停车的一些问题,而且持有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驾驶者都看到了这个汽车的一些负面的影响,他们都会愿意去接受一些其它的替代模式。

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些疲弱的信号加以关注?因为很多公司其实在忽视这样一些信号,比如柯达,有些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柯达是什么东西。相信我们在座的二十五岁以上的人都曾经有过诺基亚,现在你还用诺基亚吗?刚才我已经提到了,我们在做预测的时候有人口和个人财富这样两个关键的因素,我们经常说增长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人口在不断地增长,还有就是中国的城镇化率在提高,尤其是中国政府非常看重这个问题,还有就是人也越来越富裕,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市场是必然要增长的。

我们为什么要对此尤其是在现在感到担心呢?一会儿我会和大家具体谈一谈。大家听了之后可能会问我刚才你说到的这些信号究竟指的是什么?什么是新型的城市流动性?现在世界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0%,而且到了2035年超过60%的世界人口将会居住在城市地区,而且城市移动的规律和模式会极大地影响到汽车市场。这里有一个迹象告诉我们现在市场正在出现疲软的情况,美国和其它的瑞典、英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挪威以及德国这些发达国家都是有驾照的年轻人比率在下降,但是中国不一样。

我们这里也有一个指数能够解释人口和财富,我说的解释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要用人口以及财富的增长去预测机动化的增加,这样的一个比率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在下降的,也就是说人口的增加和财富的增加和机动化率的提高之间的联系是越来越不紧密了,这个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发展的趋势。这里也有一个GP集团做的研究,它是在巴黎独立的、非盈利性的组织,专门研究新技术、社会政策以及生活方式改变给我们带来的一些影响,我们也发现了传统对于全球汽车市场的增长和发展的预测,可能会有很多的风险。我们看到这张图上的蓝色是我们的基准轻量车销售预测,但是我们看新的城市流动性的情景会发现它是要低很多。这样的一些警告标志会不会真正发生呢?也许不会,大家看到有这样的一些警告的标志出现就会说这是经济周期性,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觉得这个对于OEM生产厂,还有你们要建多少生产厂等等,实际上都会影响到方方面面的相关方。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会问我怎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IHS怎么会得出这样新的城市流动率的情景?我们预测这样一些不连续的现象,也就是说预测不是呈直线的现象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IHS是用了以事实为基础的一些分析。过去的十年当中中国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非连续性的现象或者市场,但我们也是希望进一步分析。

我们在世界上挑了21个城市,包括中国的城市,提出了假设,并且验证了假设,也就是说推动变革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拥堵,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天去上班的时候,或者出游的时候都会有拥堵的情况。此外我们也做了这样的假设,也就是机动化是和人口密度以及财富密切相关的,我们也收集了数据,这些数据来自1660个城市,每个城市的平均人口超过30万,他们加在一起一共占到世界人口的1/4,这样的城市是形成了一些集群的,我们以他们的机动化最大水准进行分类,然后我们在每个城市的级别进行私家车机动率的预测,其中也包括汽车保有量的预测,最后我们再把这些城市群的汽车保有量率预测和这个市场上面的轻量车保有量进行联系,最后得出轻量车销售量的预测。

最后研究之后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人口增加以及财富增加不一定会带来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很多人可能会看到过汽车的保有量、汽车的密度和GDP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中国曾经是在最底部的,后来就呈现了直线的生长,上到这个图的最上面去了,但是美国却是呈现不太一样的情景。我们发现机动率、汽车保有量和汽车密度是达到一定的最高水平之后就不再增长了,此外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一套因素会推动私家车的增长或者限制私家车的增长。再跟大家说很重要的一点,城市的机动率到了一定极限之后就不会继续增长了,因为拥堵会带来巨大的问题。拥堵会影响人和货物的高效流动,而且这个货物没有办法及时地推到市场上去。有的时候我们去运这些零部件的话,没有办法及时地运到工厂,人们也没有办法按时地到达自己的工作场所,所以这个拥堵本身就是有很大的局限,增长到了一定程度就到顶了。

2

用城市移动性思考车市(2)

我们怎样预测新型城市流动性的影响呢?这里也想引用一句话,在印度我平生第一次发现了完全堵得死死的,发动机开不开都没有什么太大意义,所以你可以看到机动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到顶了,在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是这样的,并不是说中国马上就要到顶了,但是我觉得美欧已经到顶了,还有就是非OECD国家有一些市场上面也是有很多非乘用车辆,比如自行车和三轮车等等。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直接造成的损失,雅加达每年的拥堵成本就达到了70亿美之多,圣保罗每年是210亿美元之多,美国就能够达到780亿美元之多,其中包括了晚到、浪费汽油以及污染的成本,除了这些直接成本之外还有哪些重要的间接成本呢?对于芝加哥来讲,直接成本是73亿美元,间接的就会导致87000工作机会的流失,有些人就会说我们不想到一个拥堵非常严重的地方,公司就会把它的总部或者地区总部搬离芝加哥。如果在洛杉矶拥堵提高10%,长期的就业增长就会下降4%,最后还有一个衡量标准叫做走路评分,就是看一个居民在城市里面走路的能力。实际上这也和房地产价值的增长是高度相关的,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城市对于这些步行者更友好的话房地产的价值就会更高。

这里还想和大家分享另外一段话,交通拥堵实际上会极大地影响到很多的公司,尤其是考虑到修路的成本和公司的一些运输的时间以及员工准时到岗的时间,为了减少这些负面的影响,大部分的公司就用弹性工作时间,还有远程通信,或者是把这些部门外包出去等等,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这对制造行业也是有很大的影响。拥堵不光是大城市的问题,不光是上海、纽约、芝加哥、圣保罗这些大城市的人才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小城市所面临的问题。

这是美国城市的拥堵趋势,实际上其它的城市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看到这边的趋势显示小城市的拥堵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从1982年到2000年,这些中小城市一般是人口不到50万或者人口在50-100万之间的,实际上每一个上班族晚点的时间都在增加。给大家举一个例子,1982年的时候小城市晚到的时间可能是7个小时,但是到了2000年就增加到了20个小时。在中国和世界其它地方城市的规划师都在做什么?拥堵其实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因素,让他们限制汽车的使用,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可能是最好的例子,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活力。印度有的城市问题比较严重,拥堵是一个问题,而且是反映了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就是城市移动规划方面做得不够好,还有个人的机动率有问题,最终是跟城市是否宜居相关。

拥堵的城市公共交通,还有拼车和自行车走路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一些机会,你可以通过更加密集的社区,还有混合使用型社区来推动。这些解决方案虽然很好,但还是有些问题,比如有最后一公里的麻烦,比如你下了地铁之后还要走一公里才能到工作岗位,当然还有其它的问题,就是换乘不方便,还有缺乏信息灵活性、过度拥挤,比如大家坐二号线就很挤。还有就是环境的不安全,地铁上大家可能也都遇到过一些不太好的行为。

说了这么多的拥堵,还是可以减缓的,我们还有很多其它的可替代的交通方式。我们在这个表当中可以看到黄色部分是乘用车,左边显示的是地铁的情况。洛杉矶车的占有率是最高的,上海地铁和公交的占比也是非常高的,还有香港、孟加拉等等。除了不同的交通方式,我们也要记得现在和10-15年前相比交通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有共享汽车、自行车以及多式联运的交通方式,比如轨道交通和公交车之间的接驳等等,还有轿车的服务,比如DD打车、快的打车和无人驾驶方案。我们这里有一个在Park层面上的预测,首先在这个新的建模基础之上再看我们应该怎样实现我们的机动化,能够有什么样新的解决方案,整个的人口考量是18岁以上的。

3

用城市移动性思考车市(3)

再来看看我们研究当中有什么结论,就是把它和我们新的城市移动性的方案连接起来。首先就是在2034年我们全世界汽车的拥有量将会下降2.6亿辆,就是轻型车,要比蓝色的基本情况还要低13%。对于我们的OEM商来讲意味着我们要少建多少的厂?另外就是我们新的城市移动性的情况是在全球最大的一种成长中的市场,这是最为明显的。首先是非OECD亚洲市场,不包括印度和中国,包括了印度尼西亚,这个Park在2010年和2035年比较,就是在这个基准的情况来比较的话会增加168%,但是在新城市移动性的情况之下它仅会增长111%,在这个基准的情况之下,它的销售会增长182%,也就是2010年到2015年。作为金砖国家,我们的预测结果是差不多的,作为销售,金砖国家的增长是在基准线之上增长152%,而在新的城市移动模式之下会只增长79%,也就是说我们是会有一个比较理性的增长。

那么对于我们的商务模式会有什么样的深刻影响呢?首先市场的增长可能会变得更加平面化,为此我们会调整我们的商业模式,因为竞争会更加激烈。另外就是我们前面讲的由于技术的发展,我们的OEM商更多地从汽车的制造转向提供更多的服务。我们还有更多的客户支持和服务将会越来越重要,未来很多城市可能都不需要私家车了。我们的基准情况和新城市移动性的图景之下,这之间的差距就代表着我们真的有很多的机会去满足人们对于移动性的要求。最后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将回用越来越多的机会让我们能够以新的进入者的情况去向市场提供这些新的移动性的解决方案。我们要跳出这个窠臼,要用一种非常规的方式去思考我们市场的发展。

最后想用我们新的城市移动性模型的客户那里得到的一个回馈来进行总结。最大的益处就是我们IHS评估的方式对于新型城市移动性的发展的影响做了一个很好的演进式的评估,不光是有丰富的数据和分析进行支持,而且未来会对我们整个汽车产业链的整个环节的供应商都会提供一个很好的预测和支持服务,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汽车市场上的战略制定者。所以我们一定要跳出原来的思维方式的窠臼来进行一个很好的思维,就是不要以为人均GDP上升了就是城市人口密度增加了,我们汽车的销售就会不受限制地去增长,要把我们的思维方式放到我们的新城市移动性的模式之下去考量。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

文章标签:

文章导航

返回分页浏览>>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