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如飞:华晨未来十年可能侧重的技术关键点,第一就是动力总成,第二是驾驶技术,实际上集中在电与网络结合,高性能和车的结合。华晨作为一个不是很大规模的汽车公司要把握好未来方向,量力而行,肯定是要向上,但是向上的脚步需要我们技术带头人把握,不能过大。
赵福全:爬坡能力跟不上?
邢如飞:这个时候可能会因为上不去而退回来,但是脚步太小也不行,我们能掌握的就是要选择好一个上升的角度。首先要综合考虑现有财力,因为方向是对的话,其余就是看有多大财力来支持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要找到合适的人来支撑它,第三要创造很好的环境,跟我们的平台结合起来。这三方面对于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
赵福全:动力总成技术一方面是在传统发动机上,另一方面当然也包括新能源。那么面对2020年5升油耗的限值要求,华晨计划如何达标呢?
邢如飞:非常挑战,华晨也有商用车,而且我们的商用车都是大车,面临着提升发动机效率的挑战,还要把车的重量尽量做轻。变速箱因为我们自己的产量有限,肯定会与别人合作,但是肯定会逐渐把档位的数量增加上去,现在做到6速,马上准备上7速。另外一个回避不了的就是新能源技术,必须得引进新能源技术。纯电动技术到2020年普及起来很困难,但是这个量肯定也是存在的。此外插电式混合动力,虽然总体上国内做起来还很难,但也有个别品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想在未来3年多的时间里面有所突破。我们这边还有一块就是柴油机,柴油机是把油耗降下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觉得通过技术研发还是能解决的。所以总的来看先进的汽油发动机、高效柴油机、先进的系统匹配,再加上混动技术就是未来我们华晨发展的方向。
赵福全:未来比如说柴油机如果装配商用车或者大点的SUV,包括B级、甚至C级轿车也有一定的比例的话,除去区域法规的限制,你觉得它在成本上和混合动力比,哪种技术会更有优势呢?
邢如飞:国内柴油品质问题如果能够得到解决,我觉得柴油机肯定更有优势,一是成本肯定有优势,另外就是从技术成熟度来看,柴油机不存在其他额外问题,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赵福全:主要是环保能不能导入,但是环保导入成本就会跟上来,这是很大的问题。另外我想听你谈谈,轻量化在你的开发过程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华晨具体有什么行动?
邢如飞:刚才赵总说得很对,我们内部这一块要按1/3、1/3、1/3的路线走,靠动力输出、传动和减重三个方向发展。这里面重点是减重,减重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做得还不够。在2016年底、2017年左右会有相应的产品平台,每一个平台都要有很严格的目标,换代的车重量要下降10%到15%。另外,要把车的研发时间拉长,不像以前从开始造型到造出车可能只需要一年多的时间,现在需要拉长到3年的时间。
赵福全:在设计上下工夫。
邢如飞:重点考虑通用化的技术,要比较不同的材料,要有不同的搭建方式,所以很多细节都要考虑,要通过技术把每个藏在细节里的内涵挖掘出来。
赵福全:事实上不仅国内如此,国外企业也有一种很强的感受,认为5升油耗挑战很大。很多人很容易就想到发动机、变速箱,还有就是换新能源,实际上对轻量化的认知度还应该加强。发动机、变速箱的这种油耗改善也是有成本的,把这个成本放在轻量化技术研发上,通过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可以达到同样的降油耗效果。而轻量化有的时候是与成本和性能之间的博弈,具体做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技术,需要站在成本和性能指标的角度对技术有更充分的了解。打个比方说就是我有2000万用于改善5%的油耗,究竟应该把这2000万花在哪里?这需要非常全面系统的考虑。
邢如飞: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刚才说的1/3、1/3、1/3,这个理论来源于大家长期以来对技术局限性的认识,而越到后期,比如在发动机方面,再省1%的油增加的成本不是直线上升,而是非常惊人的平方、立方上升。我们也跟很多国外专家进行过交流,深知每一步都要做好,包括车身要有重量目标等等,每一个专业部门都要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是一味交给牵头人去做。另外,在减重部分,我觉得赵总说的很有道理,核心是我们内部观念问题。我们还有很多技术没有研究得很透彻,特别是中国的基础工业不像欧洲、北美做得那么好,在材料方面还有很多可以切入的点,所以我觉得要给我们团队信心,要让他们踏踏实实做,可能第一步只做成了A柱,下一次可能会做成ABC三个柱,但是必须有一个踏踏实实把A柱做出来的过程,基本上就是这样。华晨在减重方面不会马上就决定降掉10%,可能先只能降掉2%或3%,但是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信念,可以慢慢来做。
赵福全:在轻量化方面已经有明确的配比了,有1/3的指标,而且决心以具体的行动来完成这个指标,这是很好的观点。的确,这方面还有潜力可挖,我也一直认为我们过分关注了实际可能潜力已经不大的一块,却忽略了还有另外一块可以实现节能。另外还有一点,刚才所说的这个预算不是开发的预算,而是采购成本的预算,也就是说我允许成本增加多少用于购买一些轻量化材料,来实现既定的节能效果。你在这方面怎么考虑的?
邢如飞:按照规律我们每一代换代车要增加5%的成本,5万块的成本那就是增加2500块,这是必须的,因为车是要进步的,可能有的车水平相对高一点,增加10%也没有关系,当然发动机会获得1/3,变速器从6速变成7速也要使用这个成本,开发人员有权利把自己的技术运用起来,但是总体目标是5%。
赵福全:我认为把这些理念都讲出来,明确该采取什么措施是很大的进步。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也是希望大家通过你这种技术背景非常强的院长,了解到实际上每一代产品升级必须在成本预算里充分预留,来满足新的法规和技术进步的需求,当然这要有成本压力,但我认为这非常重要。
因为时间关系,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过去这几年华晨的进步非常显著,而且很多产品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包括行业奖项的认可,这些成绩和邢院长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是大家可能对华晨研究院现在的规模、能力,包括你现在工作的重点还不太了解,请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心里话。
邢如飞:华晨研究院目前大约是1250人,从前期的概念策划到仿真虚拟,从车型的策划到造型,再到验证、样车,整个体系是完整的。从能力上看我觉得华晨不能说是国内最好的,但是可以排在前面,我们主要的研发任务始终是围绕华晨集团的目标即“做中国的好车”来开展。华晨产品一直走“精”字路线,努力把车做好,做精。以前华晨积累了很长一段时间,赵总做了大量工作,给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把车做出来,满足基本需求。现在这个阶段是要把车做好,怎么才能把车做好?我们下一步要给车定好位,在未来5年里让平均分数接近7分(现在能做到6.5分左右),之后还要把车子的性能平均再拉高1.5分。
另外,要把车的性能做得均衡,以前的车可能是有些方面做得稍微好一点,现在则要求各个方面都要做得更好一点,均衡地接近于7分水平,所有的性能目标化、数字化,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目标控制体系把这些数字目标分解到每一台车、每一个系统、每一个零部件上,要让大家知道要做这么一台车,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当然这个过程不是目标有了马上就能实现,我们在能力上还是有欠缺的。“自主高端“、做好车的目标,可能还要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才可能发生涅槃性的变化,自主之路任重而道远。
赵福全:非常好,刚才听了邢院长这么一讲,我理解是先要有想法,再要有做法,最后才看结果。在已有结果的基础上适当地选择、不断地完善、攀登新的高峰,整个思路是非常清晰的,我个人非常认同。另外,车如何在总体上各个项目均衡都达到7分,而不是一个9分,一个1分,刑院长也讲得非常好,每一个都从及格开始逐渐向7、8分跨进,让老百姓愿意买、愿意用,有口碑,愿意做回头客,成为第二次用户。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很了不起,目标是清晰的,而且通过数字量化进行考核监督。一千多人的团队,可能规模不是很大,但重质不重量,战斗力很强。时间过得很快,非常感谢邢院长给我们分享了他的很多想法与感悟,也祝愿华晨一路走好,谢谢邢院长。
邢如飞:以前跟赵总也聊得很多,但是像今天聊得这么深刻的并不多,我也很珍惜这个机会,感谢凤凰汽车给我们一次深入交流的机会,谢谢大家!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