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讯 从上一季《赵福全研究院》开始,我们将栏目聚焦到汽车行业中的企业家,本季《赵福全研究院》力邀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华荣,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建军,广汽集团副总经理、董事、广汽乘用车董事长吴松,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蓝青松六位大咖做客凤凰汽车访谈间。在汽车产业即将面临变革与融合的大背景下,自主品牌整体优异表现的背后以及对未来的战略思考是本季《赵福全研究院》关注的,以下是赵院长对话北京汽车集团董事长徐和谊的访谈实录。
赵福全:尊敬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凤凰汽车《赵福全研究院》高端访谈栏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一位重量级的嘉宾,他就是北京汽车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先生,欢迎徐总!请徐总和网友们打个招呼。
徐和谊:非常感谢福全院长邀请我参加这次访谈,另外也想借这个机会和平台,与广大网友共同交流一下我对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些个人看法。
赵福全:谢谢徐总。我们也是老朋友了,原来我在华晨、吉利工作的时候,就曾和徐总一起参加过节目,比如《杨澜访谈录》和其他一些高端访谈栏目。应该说,我们之间有过很多次交流,但是像今天这样一对一的深入交流还是第一次。
徐和谊:对,头一次。
赵福全:据我所知,您一开始是政府领导出身,十四年前加盟了北汽集团,从经营管理合资企业开始,到九年前全面执掌北汽集团。徐总是一位有魄力、有情怀的企业家,北汽集团在您的领导下驶入了蒸蒸日上的快速发展轨道:奔驰的销量节节攀升;现代新的工厂也在建设中;尤其是北汽自主品牌发展的速度惊人,由原来在自主阵营中几乎没有行业地位,到今年可以做到40万辆的规模,非常不容易;三年前又成功推动北汽集团在香港上市,通过资本运作来加强企业运营能力,将北汽自主品牌一步步做到今天的水平,成绩斐然,令人钦佩,也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认可。
今天特别想和您交流一下:在您十四年的汽车职业生涯当中,作为企业家、掌舵人,您的艰辛与困难我们不难想象,这当中也肯定有很多故事。借这个机会,请徐总与广大网友分享一下这些年深耕汽车产业、发展自主品牌的感触和心得。
徐和谊:正如福全所说,我来到北汽已经十四年了。实际上,我最早是在钢铁企业工作,也在政府部门呆过一段时间,最后来到汽车行业,一直工作至今。在汽车产业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汽车行业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竞争非常激烈。相比之下,钢铁行业的竞争就没有这么激烈,市场化程度也没有这么高。同时,汽车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也比较高,只局限于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市场是不行的,必须放眼全球市场。此外,汽车行业和当今世界各个领域的其他产业,特别是一些创新技术的产业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可以说处在全球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最前端,不像有些行业,在技术的发展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期。
赵福全:您的感受和汽车产业的特点非常贴合,汽车的产业链条长、涉及范围广、关联行业多,人才、资本和技术都高度密集,是民用产品中价值最高的,也是受关注的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
汽车产业的复杂性也让创新与改革非常困难,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难想象,您在北汽推行创新与改革时遭遇的困难。一方面是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大而不强的大环境压力,另一方面是北汽自主较为薄弱的基础现状,还可能受限于体制和机制。那么,对您来说,感觉最难的地方是什么?
徐和谊:两难。第一难,北汽是个老的国有企业,有五十八年的历史,基本上经历了我们国家从建国以来到今天的各个阶段,所遗留下的一些历史包袱和问题就比较繁冗,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些包袱和问题,确实很难。而且北汽又身处在首都北京这样的政治中心和特大型城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难度相对就更大一些。
第二难,北汽这些年倾力发展自主品牌,但我们基本上是从零做起,特别是乘用车体系要学的东西太多,我们又缺少经验、人才和技术,所以要想实现自主品牌的追赶,甚至在某些领域取得超越,真的很难。
赵福全:您分享的这“两难”,不曾处在您这个位置上的局外人恐怕很难完全体会。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在发展之初,企业就必须考虑清楚“我是谁”,我具备哪些基础条件,就必须面对所谓的历史积淀问题。而历史积淀又有“精华”和“糟粕”之分,“精华”部分我们必须传承与发展,“糟粕”部分则有可能成为我们发展之路的绊脚石,必须尽快清除,而像理念、文化和体系等方面的差距很难在短期内弥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发展自主品牌本来就已经困难重重,但我们还不是简简单单地比原来做得好就行,因为中国汽车市场强手如林,各国车企在中国遍地开花,我们还要不断追赶他们。因此发展自主品牌真的非常艰难!而北汽自主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这个成绩确实来之不易。以我自己的感受为例,我回国至今有十三年了,曾几何时,我们在讨论自主品牌的时候是不会想到北汽的,但是今天我们在谈自主品牌的时候,包括一些外国企业在考虑中国自主品牌竞争对手的时候,北汽都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对象了。北汽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徐总可以说功不可没。
接下来,请您展望一下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未来十年您觉得汽车产业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徐和谊:我就从自己从业十几年的经历来谈一些个人的感受,一己之言,仅供参考。纵观一百三十年的世界汽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过去汽车产业始终围绕着产业规模化、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安全性、舒适度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主要是在汽车行业内部,进行不断的自我完善和进步。
但是进入到新世纪以来,伴随着IT产业的快速发展,整个汽车行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不仅仅是在行业内部围绕着汽车技术进行创新,而是拓展到外部,发生了五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第一,整个汽车产业链模式和产业格局在发生巨大变化。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下,大家能够最明显感受到的就是互联网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已经渗透到汽车领域,带来了整个汽车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
第二,产品形态在发生巨大变化。原来在汽车行业内部主要以硬件为核心进行产品性能和技术水平的不断完善与提升,现在逐渐从硬件向软件方向扩展,大量IT、互联网行业的产品和技术,比如各种芯片,被广泛应用到汽车产品上,带来了汽车产品形态的显著改变。
第三,消费模式在发生巨大变化。数字、共享、体验等成为未来使用汽车的新常态,像滴滴打车、Uber这样的网约车服务,已经广泛应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此外,过去买车先到4S店问询,现在则是先上体验店,之后就直接在网上下单了。
第四,汽车企业思维也在发生巨大变化。过去我们生产汽车,思维模式总是局限于如何提高一台车的总体性能,主要是从制造的角度思考一系列问题 。现在受互联网思维影响,汽车企业也强调满足客户的需求是第一位的。
第五,整个传统汽车产业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以北汽为例,我们两年前就从集团层面明确提出,要由一个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和创新型企业转型。过去我们的着眼点全部集中在制造上,现在要努力实现“制造+服务”的全面转型升级,因为这是整个产业的大势所趋。
以上这五个变化,我认为将在未来十年以及更长的时间里,引领汽车产业的变革与发展。
赵福全:从徐总的这番话看得出,您对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认识非常清晰、冷静。传统汽车企业本身对于产品品质、性能提升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也唯有打造出更高效、更节能、更环保、更安全、更舒适的汽车产品,才能不断满足消费者不断提高的需求。但是在今天,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内部的、自身的变革与发展,还要充分认识到外部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及其带给汽车产业超乎想象的深刻影响。如IT、互联网产业跨界进入汽车领域,他们全新的造车理念和思维模式已经对传统汽车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天,我也非常高兴地听到您作为传统车企的领军人有如此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并且身体力行,带领北汽人进行相应的战略调整和优化,来应对未来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我们应该如何发展自主品牌呢?您带领北汽人在市场、研发以及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创新与变革的尝试,请您和大家分享一下北汽的经验。特别是针对北汽向“制造+服务”型企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呢?
徐和谊:刚才谈到了“两难”,第二个“难”就是干自主。原来没有干自主之前,我没有预计到自主这么难做,原以为凭借在合资企业所积累的一些经验,也培养了一些人才,应该大同小异吧,但完全不是这样。
做合资,产品、技术、管理、品牌等等基本上都是“拿来主义”,迎合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适当地做一些微调就能投产销售。但是做自主完全不一样,品牌得从零开始,供应商和经销商网络的建设,核心团队的打造,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能力的形成等等,一切都得从零做起。各个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每走一步都步履维艰。好在行业里有一些老大哥先行一步,他们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也有一些失败教训,我们可以借鉴学习,这对我们实现快速起步和发展非常重要。
中国汽车产业要想由大变强,不干自主,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中国汽车产业要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不干自主,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发展新能源汽车,不干自主,也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艰难的自主品牌发展之路,应该走,也必须走,这是“凤凰涅槃”的必经之路。
最近习总书记提出“重走长征路”,我结合汽车行业也进行了深入学习和思考。以北汽为例,从2007年筹划干自主,到2009年开始发力,再到今天取得一定成绩,我觉得这是“第一次长征”。从现在起,我们要“重走长征路”,开始“第二次长征”了。过去我们在自主之路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也进一步看清了自己的不足,现在我们要拿出“重走长征路”的气魄,以坚定的信心来重新出发。未来的自主之路依旧艰辛,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才有可能走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和国际大牌汽车企业一较高低,真正做强中国汽车产业。
赵福全:徐总这番话,我听了真是感慨万千。您做过钢铁产业,对汽车产业的复杂和困难肯定比他人更加深有体会。即使有做合资企业的经验积累,但真正去做自主的时候,还是感受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巨大压力。摸着石头固然要过河,而摸不到石头也要过河,这种困难可想而知。
您还谈到中国要想把新能源汽车做好,也必须走自主之路,我觉得这些话真的是肺腑之言。尤其是您结合习总书记提出的“重走长征路”,强调北汽自主品牌要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努力,开始“第二次长征”,勇攀新高峰,充满了豪情与斗志。
前两天我们一起参加《汽车商业评论》十周年庆典活动,您当时朗诵了《七律•长征》这首诗,非常精彩。当时想这是您表达能力和语言张力强,现在看来这正合您现在的心境,是有感而发。我想广大的网友也都感受到了您的自主情怀。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个话题,就是新能源。应该说,您是在大家都不太看好新能源的时候,就举全集团之力来发展新能源的,目前北汽新能源已经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在新能源汽车准入的产业政策出台之后,第一张入场券就给了北汽,这也表明了国家层面对北汽发展新能源所取得的成绩的认可和鼓励。
那么,请您简要总结一下北汽新能源的发展情况,分享其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对北汽新能源的未来发展做个展望。
徐和谊:北汽新能源是七年前开始筹划发力的,当时确实没有人看好,整个行业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都不是很高。但北汽身处首都北京,当时北京已经开始整治大气污染问题了,环保就成为北汽发展新能源的一个间接契机。所以北汽就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开始建设新能源业务板块。当时我们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真干、实干、大干,并将新能源作为未来的两大增长点之一,另一个增长点是通用航空。按照现在的话说,北汽是用了“洪荒之力”,倾全集团的力量,来打造北汽新能源业务,抽调了很多精兵强将,最终在北京市政府等多方的帮助下做起来了。
万钢主席曾先后三次来到北汽新能源视察。他评价说,北汽新能源汽车是我迄今看到的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核心技术都基本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第一家。应该说,我们因为之前的坚定决心,赢得了先机。但是今天其他企业也都追赶上来了,我们虽然有一点点先发优势,也取得了比较好的市场表现,但先发优势能持续多久,如何让北汽新能源继续保持在国内领先,进而在国际上真正做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的大问题。
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有三大发展方向。第一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除了大家熟知的“三电”外,还有轻量化技术,轻量化在新能源产品中的应用效果最直接、最明显。而且不仅新能源汽车需要轻量化技术,传统汽车也同样需要,我觉得轻量化应该是未来汽车产业的一个大课题。第二是整个行业的智能化,未来在新能源领域可能会应用得更广泛、更直接。第三是汽车产业的新业态,预计在新能源车领域,新商业模式的变化、创新也将比传统车来得更快、更猛。
对于北汽新能源来说,我们首要的还是投入“三电”技术的攻关与发展,“三电”里面最重要的是电池。现在我们和国际、国内多家领先的电池企业紧密合作,不是采购链条上下游的买卖关系,而是形成了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我们的战略规划就是要掌控世界最前沿的电池技术,不仅要掌握,还要能控制,就是说要有自己最好的电池。
电机也是如此。我们专门选择了德国的西门子,与其进行深度合作,正式成立了合资公司,组建了研发团队,并且产品已经正式下线,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电机。
控制系统方面,我们和清华、北理工等国内在控制领域研发处在前沿的一些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也都建立了紧密合作的关系。目前已经拥有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现在正在开发第四代的控制系统,今年年底就能搭载到整车上。第五代的控制系统也已经在研发了。我们的水平不输给任何一家企业,甚至在某一些领域可能还超过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洋品牌,所以控制系统也是北汽未来发展的杀手锏之一。
除了这三块,在轻量化以及刚才谈到的其他几个方面,我们也在大胆尝试往前走。可能因为我不是学汽车出身的,不是非常懂车,反而让我在新技术尝试方面不会那么纠结。
赵福全:作为董事长,太懂技术也不见得有利。
徐和谊:我不是太懂技术,所以在决策上我可能魄力就比较大一些。在新技术的大胆使用上我一直是激进派,从来都是力主超前尝试。可能有我这样“搅局”的决策者,对新生事物的发展也有好处。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也是非常支持和鼓励。现在企业内部一批七零后的领导人纷纷走上重要岗位,他们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与理念,我对他们的工作也是全力支持的。
赵福全:不拘一格用人才。
徐和谊:中国有句古话,“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用了就大胆地放权,给他们创造好的环境,鼓励支持他们的工作。如果发现不行,那就把位置让给更合适的人。
总之对于北汽来说,我们计划不仅要保持北汽新能源目前在国内的行业领先地位,还要争取做到全球第四位,这是我们“十三五”规划中一个很清晰的战略目标。
赵福全:我一直认为“赢在战略,输在战术”,北汽新能源现在取得的成功,是与当初的战略决策密不可分的。企业发展成功与否,很多时候就直接取决于领军人的眼光和决策。七年前行业对新能源充满争议,甚至是不看好的偏多,而彼时您就坚定地看好新能源汽车,觉得这是机会。同时,看准了机会是一回事,能否真正落地又是另外一回事。而北汽做到了,不仅自己真干,还说服了一批供应商一起携手努力。没有您的决心、魄力和实干,北汽新能源车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您刚才讲到了新能源的“三电”技术。实际上也有很多人和我讨论“三电”的问题,到底电池是买,还是投?如果投,又应该怎么投?不投可能失控,投的话又担心技术生变或力不从心。而您有自己明确的想法,就是不仅仅要参与、掌握,更要控制。因为您认为,发展新能源只靠简单地买来电池进行组装,不掌握核心技术,是难以确保长远发展的。
此外,您清醒地认识到先发优势是短暂的,一定要将新能源的实力真正建立起来才能最终赢得市场。因此,北汽不仅在“三电”上进行了清晰的布局,更在轻量化、智能化等方面也同时发力,构建全方位立体的发展体系。并且确定了全球范围内的战略目标,力争做到全球第四,这是非常明确而重要的定位。
接下来,我想问徐总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换电模式的尝试。曾经有一段时间换电模式倍受关注,但后来发现换电也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否定。但是最近我注意到,北汽开始在北京的出租车群体中推行换电模式。不知道北汽为何有这样的举措,又为何选择出租车这样的特殊群体?未来北汽新能源汽车在其他城市推广,也会在出租车群体采取同样的换电商业模式吗?甚至更进一步,北汽有无计划在自己现有的平台上,对私人用的新能源汽车也推行换电模式?
徐和谊:当董事长确实不容易,忙和累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做决策时,介入深了不行,介入不深、瞎决策更不行,有的时候真的不敢决策。不过相比传统动力,我对新能源这块业务的了解要深得多,因为我学得多一些,所以在决策时我就更大胆一些,话语权也更多一些、重一些。
发展新能源汽车,我觉得清晰的思路非常重要,不管是国家、政府,还是行业、企业,都要明白我们推广使用新能源车的根本目的。其中排第一位的,我认为是要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甚至能源结构问题都可以放在环保后面。尤其是人口高度集中的大中城市,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是非常紧迫的。根据环保部门监测的数据,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源头有工业污染、无组织排放、施工扬尘、汽车尾气等,其中汽车尾气占大气污染物总量的20%-30%左右,大体上是这样的比重。此外,汽车尾气是最接近地面的大污染源,其他污染源大都是高空排放。在两米以下的底层空间,污染物被吸入到肺里的比重更高,因此汽车尾气的危害度恐怕还要高于20%-30%,解决汽车尾气排放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大城市中,哪些汽车的尾气排放贡献度更大呢?主要有三个领域,分别是公共交通、出租车和城市物流用车。这三类车的使用强度,也就是每天行驶的里程数,要远远大于一般的社会车辆和私家车。以出租车为例,此前曾有一个权威的调查,结论是1:7左右,就是一辆出租车相当于7辆私家车的排放。当然,因为城市大小不一样,数据也会有所差异。此外,出租车基本都是行驶在市区人口密集的地方,很少跑去郊外,所以出租车的污染是最严重的。
因此,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我认为要优先在这三个领域下工夫,广泛应用到公交、出租车和城市物流用车上,而不是优先普及应用到私家车上。在这三大领域,北汽决定先集中应用到污染危害最大的出租车上。但是出租车两班倒,每天要跑接近20个小时,而即使快充也要占用很多时间,这样就会影响出租车的使用效率。为此我们专门花了几年的时间,做了国内外市场的大量调研,也做了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最后为出租车市场专门推出了一款纯电动产品,既带充电模式,也带换电模式。大家知道特大和大型城市的土地资源非常宝贵,要建大量的充电站谈何容易,停车都没有地方,何况充电呢!换电也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去找了加油站的出资方,中石化和中石油。我们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决定着手对北京城区密集分布的加油站进行改造,每个加油站里腾出一小块地方,大概二三十平米,建一个换电站,出租车来了之后开进去,两分多钟就能换完电池。
赵福全:比加油时间还短?
徐和谊:基本和加油时间一样,换完电池就可以直接开走,得到了出租车司机非常好的反馈,也解除了里程忧虑问题。先集中在出租领域推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涉及到商业模式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纯电动车的电池成本很高,大概接近全车的一半。而新电池和旧电池的寿命相差甚远,谁会买了一台新车开去换电,把新电池换成旧电池?因为买车之后,我同时又是车上这块电池的所有者。换了电池后,我的好电池跑到别人的车上去了,这怎么行?这种商业模式在私家车领域是肯定走不下去的。
但在出租车上就可以实现,因为北京就几家大的出租车公司,出租车都是属于这些公司而不是个人的,所以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范围内进行换电,反正新电池和旧电池都是出租车公司的。
当然,肯定有很多的网友关注私家车未来能不能换电?我的答案是能,不过这得等产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至少还要再等几年。
赵福全:到什么程度呢?
徐和谊:肯定是在2020年以后了,等到国家对电动车的财政补贴完全没有了之后。那时候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很可能只是买这辆车,而不买电池。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这也是未来非常好的机遇。
赵福全:创业的机会。
徐和谊:没错,当电池集中属于某一所有者之后,私家车就可以进行换电。这就像我们家里换煤气罐一样,罐不是你的,而是煤气公司的,你去换气,只需要交气钱。未来你开新能源车时,电池不是你的,电池是电池所有者的,你开到换电站去换电池,根本不关心电池新旧的问题,而是关心电池里充的电量够不够。而且充了多少度,就支付多少度的钱即可。这样的商业模式下,换电就可以广泛应用到私家车领域了。当然,这还要有一个过程。
赵福全:在此之前,可以先用出租车来培育市场、积累经验,同时也可以不断完善我们的商业模式。
徐和谊:对。
赵福全:您刚才自谦说不太懂汽车,只有新能源方面学得比较多,更有话语权。实际上在我这个学技术出身的人看来,像新能源汽车这样全新的产业,不仅仅需要对新技术进行了解学习,更需要用新的理念和思维来引领企业发展。企业的领军人要有全局观念,既要看得清、更要认得准。看得清不是要去研究电池的薄膜,研究控制的逻辑,更不是去研究电池的某一种新材料等细节,而是要在大的方向上进行把关,做好决策。同时,任何新事物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因此又需要领军人的胆识与情怀。一方面,要响应国家政策,成为国策战略的推行者;另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适应市场行情的产品。这些都和技术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运筹帷幄的能力和勇往直前的勇气,否则难免裹足不前,企业最终也会在领军人的纠结、徘徊中错失良机。
比如刚才谈到换电模式,曾经热了一段时间,某些很有名的外资企业也曾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推广工作,为什么后来不行了?因为总想着一下子就实现“世界大同”,梦想一夜之间所有整车厂的电池都能互换,但这就涉及到标准、通用性、电池新旧以及电池所有权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这条路就走不下去了。但是北汽经过深思选择抓住一个特定领域来推行换电模式,这个群体只使用而不拥有车辆。这些特定消费者,也就是出租车司机,不承担任何前期的投入成本,同时又解决了困扰他们的充电难和充电时间长的问题,这样的换电他们当然乐于尝试。这些战略层面的决策,正是领军人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一旦目标确定了,如何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推行更好的服务,就是战术问题了。
徐和谊:是的,战略选择确实是董事长应该做的事。
赵福全:我认为您做得很到位。相信看到我们这个节目的北汽供应商、经销商们,应该毫不怀疑北汽做自主和发展新能源的决心了。我给您的建议是,贵在坚持。因为新能源汽车从长远来说既是国家战略,更是企业未来。
下面我们换一个话题,您刚才也谈到了新能源本身也可以和智能化进行融合。但现在很多IT、互联网企业正在跨界进入汽车产业,智能网联技术正是他们想“颠覆”汽车产业的杀手锏。我知道北汽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包括和硅谷一些企业的密切合作。今年在北京车展上,北汽也展示了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后续相信还有更多的成果展现给大家。那么,您怎么看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自动驾驶将在这其中发挥什么作用?IT、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汽车企业又将是怎样的关系?
徐和谊:这又是一个现在社会上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我说说个人的一些观点,一己之言,不代表北汽。
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想造车,争相涉足汽车领域,我觉得这是个趋势,挡也挡不住。我也观察了一段时间,有些互联网企业是有自己的战略和套路的,有些却有点乱了。怎么叫乱呢?互联网企业造车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也就是所谓的杀手锏。同时要想清楚传统汽车企业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
现在有些互联网企业进军汽车产业,不仅要在开发产品和用户体验上做工作,甚至大张旗鼓要像传统汽车企业那样建工厂,做四大工艺,构建整个供应链,铺设全新的网络销售渠道。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他们的策略,但是建工厂、做四大工艺,这是传统汽车企业最大的优势,恰是互联网企业最大的劣势。在强手如林的汽车市场,你不设法弱化自身劣势,而是要以劣势与别人的优势竞争,这怎么行得通?这些话我想有些人可能是不爱听的。但真的要同台竞技制造汽车,他们恐怕将会跌得很惨。
赵福全:没有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
徐和谊:对,我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汽车企业进行很好的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打造我们的智能网联汽车。这不仅是在中国,也是全球的发展趋势。同时,双方有效合作也将成为中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在全球的最大优势。
赵福全:实现1+1=3。
徐和谊:可能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别人未曾走过的道路来。
同样,对于传统汽车企业来说,也要认识到以智能、网联技术为前提的自动驾驶等,是我们最大的不足或者说是劣势。只靠自身力量是很难实现赶超的,必须借助信息产业的优势资源。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不管是人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我们主管业务部门出台的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国家在反复强调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具体到汽车产业来说,目标是明确的。北汽这几年就一直在不断加大与IT、互联网企业的深度合作。前几年是和乐视,现在主要是和百度,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企业,就不一一讲了。我们在今年北京车展上推出了自动驾驶的动态展示,后续还会不断有新的成果展现给大家。
赵福全:那次展示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徐和谊:上个月我们又在辽宁的盘锦红海滩旅游度假区,推出了无人驾驶的商业运营。在特定的封闭旅游区里设置了30公里的线路,投入我们的无人驾驶车辆,这也是国内目前唯一真正投入商业运行的无人驾驶汽车。我们选择这条海岸旅游线路来试行无人驾驶,为游客更好地欣赏景色提供方便。
赵福全:同时又是积累经验、数据的过程。
徐和谊:是的,积累经验非常重要。这个月的16号,在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我们和百度共同开发的无人驾驶车还将在乌镇进行示范运行,一共有二十几辆车。我们一直在坚持做一些尝试和探索,但是我觉得中国的无人驾驶之路还很漫长,虽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它涉及到太多的复杂问题,真正推广应用到私人汽车上还需要很长的历程。
赵福全:确实,无人驾驶涉及到太多复杂的问题,而且很多还是汽车产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像整个基础设施、信息平台都要进行相应的重新规划和调整。
徐和谊:没错,不只是车辆自身的升级,还包括道路环境、基础设施等全方位立体网络的升级。当然,这些问题国家如果投钱,也容易解决。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能否建立健全的法制社会,形成知法守法的社会风尚,如果人人都能遵守交通规则,无人驾驶的普及就会简单许多。否则做出几辆无人驾驶的汽车很容易,但是却很难广泛应用。
赵福全: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还是很艰难的。
徐和谊:比如说红绿灯,没有装探头的路口都敢闯红灯。
赵福全:无人驾驶车遇到不守规矩的车辆,就只能不断踩刹车了。
徐和谊:这样混乱的交通体系下,无人驾驶怎么能有好的体验。消费者要买了无人驾驶汽车就倒霉了,基本上就停在那儿了,走不动啊,谁都跑你前面去了。
赵福全:但是智能网联不是简单的无人驾驶,还有其他丰富的内涵,因此也被IT企业认为是机会所在。
徐和谊:我觉得智能网联是非常贴合实际的,深受消费者欢迎,也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有人问我,徐总,你是干汽车的,未来的汽车会是什么样?我总结了三句话,未来的汽车是高度智能化的产品,一是真正成为人类可移动的办公终端,二是让消费者享受到快乐的出行,三是又不给社会环境带来任何污染。
赵福全:听了您谈智能网联汽车,我觉得您对未来汽车产业充满了期待,您既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的市场,又在为未来的发展做着积极的技术储备。比如自动驾驶,虽然距离真正实现全面商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但北汽已经在攻关、在积累。对于IT、互联网造车企业和传统汽车企业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您的观点也很客观、理性。双方都要认清自己的优劣势,未来必须走相互融合、协同创新的发展之路。特别是“以卵击石”绝不是合适的竞争策略,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谁、强在哪儿、弱在哪儿。未来社会不存在一家企业就能包打天下的可能,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扬长避短,必须以包容的心态积极地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进行合作,最终实现共赢。这也是国家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战略目标所在,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然路径。
最后一个问题,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北汽自主品牌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刚才您也提到要拿出“重走长征路”的精神,再次出发。那么从整个国家和行业的角度出发,您认为自主品牌未来如何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徐和谊: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于汽车产业设置了一定的宽限期。但是这个宽限期是有限的,我认为到“十三五”末就会有所变化。这也意味着进入到2020年以后,很可能竞争的态势要比现在更激烈,这个“海”会更红。
同时国际大牌汽车企业给我们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强,留给我们发展自主品牌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因此,抓住“十三五”这几年宝贵的有利时机,全力把自主品牌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是当务之急,否则到时候我们很难和人家正面较量。
自主品牌经过过去这十多年的摸爬滚打、酸甜苦辣,已经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品牌汽车发展之路。总体来看,这十多年的工夫没有白费。现在部分企业的一些产品甚至已经可以和合资企业的产品相提并论了,当然这样的产品还比较有限,自主品牌的总体水平仍然处在市场的中游偏下,低端的产品更多一些。但正是这十多年的积淀,为我们未来四五年把握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更多更大,不仅仅是产品品质的提升问题,品牌的塑造也越来越成为现实问题,而且这将是一个漫长的提升过程。品牌塑造靠什么?我认为取决于两个要素:第一是质量。这是品牌最根本的基础,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何谈品牌塑造?第二是诚信。做企业一定要讲诚信,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或者为了某个目标不讲诚信地做事。大家知道当前整个产业都在转型,向什么转型?向服务经济转型。而服务靠的是什么?也是诚信。只有诚信,才能让人家对你的品牌放心和信任,才能认可你的服务。海尔从九十年代的默默无闻到现在成为业界翘楚,甚至享誉国际,这一路走来也是历经风雨,称得上是品牌塑造的典型案例。
赵福全:当年“砸冰箱”的事迹广为传颂。
徐和谊:为什么海尔最终能够取得那么好的口碑?狠抓产品质量,诚信加上好的服务,慢慢的品牌就做上来了。我们打造自主品牌,也要走这条路,以“质量+诚信”,一点一点地进行培育,努力做好每一个环节。
赵福全:您描绘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愿景,也提到了很多挑战和问题,但是我们中国汽车人“不怕远征难”,一定会不懈努力。那么展望五年之后,您期待北汽会是什么样子?要实现怎样的目标?
徐和谊:“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年销售收入要达到6500亿;年产销量要达到450到500万辆,进入世界100强,我们今年是排在160位;同时在世界汽车行业中要进入前12,我们现在的排名是第16位。在新能源方面,我前面也提到了,要做到世界第四,国内纯电第一。
国家在“中国制造2025”中已经为制造业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发展目标,汽车产业也要在2025年前初步跨入强国行列。所以我希望到“十三五”末的时候,整个中国汽车产业要走完由大变强征程中一半以上的路程。到那个时候,中国自主品牌应有更多更好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中来,可以与诸多合资企业的产品正面较量。而在这其中,北汽应该成为主要的贡献者或者说主力军之一。
赵福全:非常感谢徐总。北汽未来的梦想是远大的,目标是具体的,举措是系统的。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多小时转瞬即逝,今天和徐总谈得非常开心。广大网友应该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徐总能够带领北汽人,把自主品牌迅速做到今天的水平,同时合资企业也做得很成功,这是有理由的。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董事长和领军人,他对企业战略的判断是明确的,决心是坚定的,思路是清晰的,这其中融入了很多他个人对产业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人云亦云”、跟风前行。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开拓,对于自动驾驶的未来预测,对于自主品牌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快发展,他都有自己清醒的认识。
难能可贵的是,在取得的成绩面前,他没有止步不前,而是要发扬长征精神,带领北汽人“重走长征路”,要为树立中国自主品牌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而不断努力。他提出发展自主是我们的必经之路,否则中国汽车产业何谈未来。他也谈到了品牌塑造的重要性,提出以“质量+诚信”来培育自主品牌。
徐总还描绘了北汽五年之后的发展愿景,在全球汽车企业中的排名要从现在的16位进入到12位,尤其是新能源要成为世界第四,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所有认同、关心和支持北汽的同仁们,也将因此受到很大的鼓舞。
“红军不怕远征难”,“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此,也利用这个机会祝愿北汽集团在徐总的领导下,能够再次远征成功,取得更大的成绩。有兼具胆识和魄力的领军人,有坚持做自主的核心企业,再加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带给我们的空前机遇,我相信中国实现汽车强国梦只是时间问题,甚至这一天的到来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最后,感谢徐总和大家分享真知灼见,也希望大家始终关心自主品牌,关心北汽,支持像徐总这样有情怀的企业家。谢谢徐总!
徐和谊:谢谢!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