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北京
更多应用 |
官方:微博/微信
| 车展 | 专题 | 车商通 | 商用车

凤凰网汽车

行业
凤凰网汽车>行业>访谈>正文

赵福全对话董扬:企业胸怀滋养产业底蕴

2017年12月12日 08:28:30
分享到:
来源:凤凰网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正在加载中...

董扬:零部件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部分,零部件一定要做强。而做强零部件产业并不只是通过采用中国的零部件,摆脱对国外零部件的依赖,这只是含义之一,但不是全部。我们更希望中国汽车能够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汽车豪强之林,届时在全球著名的汽车品牌中,中国品牌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先做到1/5,然后2/5,直至更多。这其中不仅包含整车,也包含零部件。除了整车强企之外,中国也一定要产生闻名全球的零部件强企,这才是中国汽车产业真正强大的时候。

赵福全:零部件战略必须成为整车大战略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零部件企业既要在中国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更要有占领国际市场的雄心壮志,因为只在中国做大做强是无法成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的。虽然实现这个目标可能要花很长时间,也许10年,也许20年,但是我们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无论整车还是零部件企业的管理者都应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双方必须紧密互动、相互支持。

董扬:我们再说远一点,等到第二个一百年也就是建国一百年的时候,中国的整车产品肯定已经走向世界了,而强大的整车走出去必须要有同样强大的零部件提供支撑,整零一起到海外发展。到时候,中国不只是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各方面的实力,也一定会变得很强。

赵福全:日本的整车企业往往既有自己的零部件企业,还有自己的商社,从事贸易、物流等相关业务。把业务分拆到不同的公司,是为了避免整车企业变成托拉斯公司,同时也可以保持经营和资本的灵活度,毕竟产业最终还是需要专业分工的。所以,汽车强国一定是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很强大,而且彼此能够有效协同,如果只考虑自己那一块,最终是很难做强的。正如董会长所说,中国企业既要看眼前,也要看未来,实际上,中国企业已经发展到了有精力也有能力必须考虑长远发展的时候了。

接下来关于零部件企业应该如何做强的问题,还想继续和董会长探讨。我们谈到国家政策有不完善的地方,应该更关注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也谈到零部件是整个汽车产业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整车厂应该从关注供应链的角度,支持和培育重点零部件企业,以确保自身的可持续竞争力。不过,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零部件企业一定要自强。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在有10万家零部件企业,当然这个数据可能连小作坊也算在内了,但有点规模的企业估计至少也有3万家。记得您在今年4月给了一个预测,未来中国国内市场将发展到4000万辆,同时出口1000万辆,合计每年的产量将达到5000万辆。这么庞大的产销规模,届时所需的零部件数量也肯定非常惊人。那么,您觉得中国零部件企业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请您帮他们梳理一下努力的方向。

董扬: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心态。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发展得很快,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心态,认为离开了高速发展就不行了,认为规模不增长就没意思了,这个领域如果赚不到钱,我就得换一个领域。比较典型的说法是“抓住机遇发展”,其实骨子里就是机会主义。

比如这些年我们有些企业的想法是,城市不行,我是不是到农村去;国内不行,我是不是到国外去;城市和农村、国内和国外都不行了,那我是不是改行做房地产?这样的心态肯定是不行的。尤其是汽车企业,领军人首先要做到坚持。其实,在中国很难再找到这么大这么好的产业了,在国外也很难找到可以和中国汽车产业相比的行业。已经有了如此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未来还有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有什么理由不一门心思把事情做好呢?做汽车零部件,就不要想着去做房地产,汽车产业是值得我们倾情投入的。而且没有坚持不懈、踏实认真的态度,不在技术、质量等方面不断向最高标准看齐,也是不可能做好的。

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此,零部件企业也一直不乏抱怨,比如抱怨政府不重视,抱怨整车厂不扶持,抱怨合资公司的中方母公司不照顾。这些抱怨固然有合理之处,但是对于做强零部件而言,都没有什么用处。实际上,零部件太散太杂,要想支持也确实很难着力。我曾经两次牵头编制较为系统全面的零部件发展规划,但是规划里面大家最关心的政策一章,却写不出什么内容来。对于整车,还可以给一些规则建议,比如乘用车股比不允许放开,小排量汽车给予优惠政策。但是零部件几乎没有办法,除非违反WTO规则,背离市场经济方向,否则很难给出有份量的支持。

虽然也不能说一点办法没有,但总体上没有很好的办法,或者说即使有些很好的办法,也只对少数领域或少数企业有用,对多数领域和多数零部件企业并没有帮助。例如国家倾力投资,培育一个核心的电池企业,培育一个核心的电机企业,这是可以做到的,但这只能解决一个领域、一家企业的问题。

赵福全:实际上,有太多的关键零部件需要做强,像车身、底盘、动力、电子电器,同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又催生了全新的供应链,同样需要关注。

董扬:而且数量高达几万家,要把他们的问题全都解决掉,谈何容易?所以,我刚才特别强调,零部件企业一定要端正心态、坚持本业,认清现在的大好形势,逐一解决所有问题,而不是一味抱怨。碰到技术升级的问题就攻关,碰到设备引进的问题就投入,碰到人才难以留住的问题就激励,如果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企业的水平自然就提升了。

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就不要进入这个行业,这句话听起来比较消极,其实一点也不消极。我们可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举个例子,如果不是在中国,而是在别的国家,零部件企业即使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也可能无法生存下来;而在中国不会这样,只要把问题解决了,就一定能生存下来,还能不断发展。这种环境已经很理想了,我们的零部件企业正应该全力以赴地聚焦主业。

赵福全:董会长讲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零部件到底能不能做强,核心还是企业家的问题,企业家的认识甚至比企业家的能力更重要。我们的零部件企业家都应该有两个基本认识。第一个认识,要坚信中国汽车市场潜力之大,世界独一无二。而且汽车产业的竞争就像一场马拉松,本来就需要长期不间断的辛勤耕耘,在投入到产出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期间不是简单招几个能人,或者买几项技术就能腾飞的,而是必须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努力,始终相信市场的前景和回报,努力解决所有的问题。第二个认识,在很好的市场环境下没有做好,更多的要从自身找原因,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最终还是要靠实力去赢得竞争。

大家都知道,董会长背景很特殊,在政府干过,在企业干过,现在又担任了行业领导。然而,就是经历这样丰富的董会长,想写出一些政策措施来支持零部件的发展,都想不出能让零部件产业整体腾飞的内容,因为这个产业已经高度市场化了。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产品要有技术含量,要有质量保障,要有成本优势,要供货及时,还要产能足够,这些问题有一个解决不了,最终都会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董扬:关于零部件如何发展,我觉得可以提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不要随便转换方向,“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不行的。举个例子,现在关于内燃机汽车禁售的呼声此起彼伏,仔细分析一下,提出禁售内燃机汽车的无外乎这样几种人:第一种是小国家的领导,小国家本身也没有什么汽车产业可言;第二种是极致的环保主义者;第三种是政客,尤其是在竞选期间的言论。当然,还有一些汽车企业的表态,更多的是一种宣传,其实他们的计划并没有那么激进,只是被有些媒体歪曲了。比如媒体说沃尔沃2019年后就不再使用发动机了,实际上人家并不是这个意思,原文说的是到2019年每辆车上都会有一块动力电池,即每一辆车都有电动的成分,但不是每辆车上都没有内燃机了。

当然,如果是新成立的零部件企业,现在选择去做电池、电机是没问题的,机会确实很好,但是这不意味着内燃机就不用做了,也不意味着其他汽车零部件都不重要了。比如汽车上能没有座椅吗?就算是自动驾驶也得有座椅,而且座椅还需要更多的技术革新,现在的座椅又厚又重,将来能不能又薄又轻?所以,并不是传统的领域就没有机会,关键看你能不能真正做到位,而如果随便转换领域,一定没办法做到位。

第二,做哪一行就要研究哪一行的规律,没有哪个行业是好做的。要针对具体问题,科学系统地逐一解决。像刚才提到人才的问题,产业发展到今天,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包括研发体系、采购体系、质量体系等等,都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此,企业需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人才体系,保障人尽其才、形成合力,而不是总想着请一两个能人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企业经营哪有什么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认认真真做好每件事情才是唯一通向成功的捷径。

赵福全:我希望收看这个节目的网友们,尤其是一些企业家或创业者,一定要好好消化董会长刚才的观点。汽车是制造业中的集大成者,是高度复杂的实体经济,是一个需要慢工出细活的产业,对此,大家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这个产业必须长时间的大投入,才有可能产出大成果,所以汽车企业的领军人一定要有定力,要始终聚焦于自己的主业,我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太多的领导和我交流时,总是问哪里有新的蓝海,是否应该介入,或许在互联网领域这种模式是可行的,但是在汽车领域,这样的思路本身就有问题。

选择做汽车就必须要坚持,像跑马拉松一样,一步一步向前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要对行业的趋势有深刻的理解,对技术的走向有准确的判断,而不能人云亦云,轻易改弦易辙。比如刚才提到的内燃机,不能因为听到了一些声音就以为内燃机马上要消失了,实际上,尽管内燃机汽车最终会被新能源汽车取代,但这将是一个此消彼涨的漫长过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内燃机仍有延续的空间,并且对产业节能减排的影响很大。因此,对时间节点的把握直接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也考验企业家的判断力。如果企业家“听风就是雨”,总是变来变去,毫无定力,那么企业传承的只能是负面文化,客户感觉到的也只能是不专注,又有哪家整车厂愿意和这样的企业长期合作?

此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汽车有上万个零件,每一个零部件都不可或缺,每一个零部件都大有可为。比如说轮胎,很多人可能觉得只是坏了就换的标准件而已,其实整车性能包括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舒适性,都与轮胎密切相关。我们之前邀请玲珑轮胎的董事长王锋参加访谈,他们投入了几百名工程师全力解决轮胎的各种问题,有的轮胎采用了新配方,摩擦大幅减少,油耗明显改善,如果用在电动车上就能增加续航里程。所以零部件企业真的应该像董会长讲的那样,持之以恒、认认真真地坚持主业,这样最后一定能够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这就引申出下一个话题,当前汽车产业正处在历史性转折的新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无论是新能源,还是智能网联,都将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这些机会也使汽车产业成为全世界投资者和创业者高度关注的“热土”,很多传统车企宣称将从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同时,产业的外延在急剧扩展,例如原本以IT大本营著称的硅谷,现在也被视为汽车研发尤其是自动驾驶开发的圣地。那么,您怎么看这一轮深刻的产业变革,这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供应链的内涵和外延会有怎样的改变?

董扬: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下,汽车产业确实面临着巨大的改变。当然,从整车产品来看,这种改变主要是功能的扩展,而不是彻底的颠覆,这是一个基本认识。也就是说,车还是车,只是功能更多更强了。原来只用内燃机,现在也有用电池的,动力源的选择更有弹性了;智能程度也在增加,比如能自动防止倒车碰撞的情况发生,车载信息系统更完备、网联更快捷,可以在车里办公娱乐了。这些变化首先源自新技术的出现,带来汽车产品功能的扩展,进而催生出许多新的零部件。其实以往汽车的进化历程也是这样的,最初汽车是比较简单的产品,主要使用钢铁制造,后来铝材、塑料、电子电气都加进来了,未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的新技术和新零部件也会越来越多地在汽车上应用。这些需求对汽车零部件企业而言,意味着新的机会。

同时,对于包括零部件制造商在内的所有企业而言,还需要紧跟工业社会先进技术的整体发展,提升企业内部的体系能力和运营效率,比如面向物联网,企业要向智能制造逐步转型升级,并且重新审视和优化相应的管理模式与流程规范。

当然,无论是汽车产品还是企业自身,这种转变都并不意味着颠覆,而只是大幅度的完善,就像磁带改成光盘,光盘改成云端,但存储传递信息的属性依旧。因为,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这四大基本功能是很难被颠覆的。电视为什么可以被颠覆?因为影像可以投到墙上,未来也可以投到眼镜上。但是,一个人不吃饭肯定不行,无论是转基因还是绿色食品,食品就是食品。一个人不穿衣服也肯定不行,衣服上可以带电池保暖,可以带记忆功能调解,可以变颜色,可以防水,但衣服就是衣服,不可能一个人头上戴一个微循环系统,就可以不穿衣服了。汽车也是同样的道理,人要移动,就必须有出行工具。未来的汽车无论怎样变化,本质上都依然是一种主要的出行工具,这是不会变化的。

  •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

文章标签:
上一页123阅读全文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责任编辑:苏瑞琦 PA016

文章导航

网友评论
0人点赞
|
评论0
加载中...

大家都在看

趣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