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我来归纳一下,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会使汽车增加很多新内涵,也让汽车获得很多新外延,但是车的基本属性没有改变,它还是人类自由移动的一种出行工具。不过,未来的汽车会更像人类的伙伴,不仅将带来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更环保的出行体验,而且能够与人类进行各种互动。当然,移动本身始终是汽车最基本的属性,除非有一天人类不需要移动了。
因此,本轮产业变革固然深度和广度空前,不过仍然是在汽车原有基础上的拓展,并不是汽车将变得不是汽车了,更不是说未来不需要汽车了,这个基本判断非常重要。汽车还是一种可移动的机械装置,只不过将会拥有更多电子、信息以及智能的功能。
当然,这些功能的拓展是非常丰富的,对传统车企而言确实意味着严峻的挑战,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建立在云平台上的通讯、存储和计算,这些领域都是传统车企此前并不擅长的,甚至未曾涉足过,但是现在却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元素。所以,不断有相关领域的“业外”企业进入到汽车产业中来。那么,这些企业和传统汽车企业是什么关系呢?比如自动驾驶,在传统的制动转向系统之外,还必须加入电控,加入人工智能,加入大数据,加入更多的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做传统机械零部件的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董扬:传统企业必须下定决心进行转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是产业生态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传统企业身处其中,当然也要随之进步才有生存的空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和过去一刀两断,如果完全切割掉之前的业务,传统企业哪里还有优势可言。所以,一定是基于现有基础的跃升和转变。我感到,现在中国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可能因为穷太久了,弱太长了,所以大家都急于致富,急于变强,很多时候显得非常浮躁,都希望一下子跳到别人前面去,而真正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发展的企业太少了。实际上,踏实做事、稳健发展才是最有效的成功路径。
当然,也不能因循守旧,或者给自己找借口不变革,那样最终将被市场淘汰。就像智能手机,当初一些传统手机生产商总“担心”手机太智能了人们都不会用了,其实现在大家都拿着智能手机,都用得很好。汽车也一样,消费者不会跟不上互联、智能的步伐,倒是思想保守的企业恐怕会跟不上。传统零部件企业必须充分利用所有可能利用的技术进步,比如是不是有了更好的材料和工艺,是不是有了更好的人工智能,是不是有了更好的管理软件,把这些都用起来,才能满足整车厂不断提升的各种需求。
赵福全:对于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云计算领域的企业,怎样才能在汽车产业更有作为?如何才能给机械产品有效赋能?您有什么建议吗?毕竟企业只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具有把知识变成创新产品的能力,这对于高度复杂的汽车而言,显然并不容易。
董扬:“外来者”要在汽车产业崭露头角,最重要的是先要充分了解汽车的独特性。比如我反复和充电桩的生产商和运营商讲,你们要牢记服务的对象是汽车,汽车是高价值的大件商品,是耐用的消费品,一般汽车的寿命至少10年,充电桩能用10年吗?这些企业都说用不了。那车还没坏,充电桩就不能用了怎么办?用户体验不可能好,对电动车的支持也肯定不到位。所以为汽车产品服务、在汽车产业里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汽车的特点,谁能尽快从外行变成内行,真正解决汽车产业的痛点,谁就能够赢得先机。实际上,汽车研发、制造、保有、使用、服务等,都有很强的独特性,外来进入者只能是“适者生存”。
赵福全:董会长刚才谈得非常重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汽车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给我们提供了产业重塑的巨大历史机遇。但是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汽车的本质属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更多的是内涵和外延的延展。所以,传统车企要有定力,不能盲动,要基于汽车产业的客观规律和自身的基础来实施转型发展。
而外来者进入汽车产业,更应该对汽车的属性有充分的认识,要认清汽车作为出行工具的核心诉求,要尊重汽车产业和产品的基本规律。无论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公司,还是大数据、云计算企业,都应聚焦于如何使汽车的基本属性得到更好的实现,这样才能有效地参与新时期汽车产业重构中的竞争与合作。
董扬:此外我还有两点想和大家说明。第一点,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现在产生了一个很热的新词叫“共享”,那么汽车作为“私享”空间的特性未来会不会改变呢?我个人认为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万物互联以后,很多人将使用共享的汽车,用手机操作一下,共享汽车就会开到楼下接你,上了车,它载着你走,下了车,它自己再去接别人。但要注意的是,共享汽车仍然能够提供给乘客独自占有的空间,这种私属的感受和乘坐公共汽车完全不一样。所以,我认为共享经济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汽车的“私享”属性,未来共享汽车的制造商仍然要考虑如何满足乘客的个性化需求。
第二点,我想借这个节目和大家谈一下,其实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汽车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而是如何让全世界人民都能享受到汽车生活的便利。到现在为止,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十几亿人在使用汽车,如果很快能再加上中国和印度的25亿人,全球也仍有接近一半的人口游离在汽车社会之外。即使如此,汽车产业已经对能源、环境以及全社会的资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应该鼓励节约资源的汽车技术与设计创新,比如设计只坐一两个人的小型两轮车,使汽车产业能够以相同的资源惠及更多人。
赵福全:下一个问题,中国汽车产业最终必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也符合中国输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因为我们已经过了主要出口袜子、衣服等低附加值产品的时代,未来中国要向世界出售更多像汽车这样的高附加值产品。那么,您觉得在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零部件企业应该起到什么作用?为了充分发挥这种作用,零部件企业现在应该做哪些储备?
董扬:中国汽车走出去有很多种模式,仅仅产品外销的贸易输出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更要实现资本、技术和生产等要素的综合输出,要在海外形成一定规模的中国汽车产业。在这个过程中,不只需要整车企业,也需要零部件供应商,这是毫无疑问的。
对于在海外发展的中国品牌整车企业来说,选择零部件供应商无外乎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当地的外国供应商,一种是把中国的供应商带出去,这两种方式都是需要的。当前确实有一些国家或地区,中国整车企业想在当地得到外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比较困难,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这些供应商与其他整车厂关系密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的整车企业普遍规模还不够大。例如,不只一家中国车企的领导告诉我,他们在东南亚很难得到日本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我觉得这应该只是暂时和局部的现象。但是这充分说明了,在中国车企海外征战的起步期,能够获得本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将是非常重要的。
而从零部件企业的角度来说,他们也要努力成为世界级强企和全球品牌,因此海外发展乃是必由之路。像曹德旺董事长已经在美国建厂了,等中国整车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只要在某地形成了足够的产量,福耀玻璃就随时有能力在那里建厂支持。不过,必须看到更多的中国零部件企业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海外发展之路同样任重道远。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不断努力,因为中国汽车产业要成功走出去,零部件和整车一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赵福全: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国际化是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的整车企业相比,中国零部件企业走出去的紧迫性更强,机会也更大。同时整车和零部件的海外发展,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另一方面,即使中国整车企业不走出去,零部件企业也要坚持走出去,毕竟全球3/4的汽车市场还是在国外,零部件企业完全可以为外国整车企业建厂供货。为此,中国零部件企业应具有国际化的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要有长远的谋划和果断的行动。当然,最好还是“整零”携手走出去,在这方面日韩整零企业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您还谈到了很重要的一点,现在中国整车企业走出去,有时候得不到外国零部件企业的支持,但我们不要抱怨,更应反思是不是自己需求的规模或者稳定性还有不足,所以外国供应商不愿冒风险投入。反过来讲,如果中国零部件企业伴随着中国整车企业一起走出去,助力整车企业迅速在海外站稳脚跟,并不断扩展市场,那么到那个时候,估计外国供应商也会认可中国整车企业的实力,为其投资供货了。
当然,国际化并不只是走出去的问题,中国本身就是全世界最国际化的市场,因此在国内市场做强也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现在中国零部件产业格局,大体上有外方独资、中外合资以及本土独资三类企业共存。您认为在中国建设汽车强国的征程中,这些不同背景的零部件企业应该如何定位和发展,最终零部件产业应该如何支撑整车产业做强呢?
董扬:汽车产业全球化的特征很明显,零部件企业之间互相合作也比较普遍,您说到的这些不同资本关系的零部件企业都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力量,大可不必厚此薄彼。
实际上,很多外资的大牌供应商不仅对于合资品牌整车企业的支撑力度很大,而且早就开始服务于优秀的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像五菱、长城、吉利等等。不要低估了这些国际大牌供应商的贡献,正是有了他们的支持,自主品牌的产品品质、企业地位也包括品牌形象才有了更大更快的提升。所以,在华的中外零部件企业同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鼓励他们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当然,从供应链受控的角度出发,本土零部件企业理应成为国家以及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关注和扶植的重点。实际上,中国零部件企业与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合作的机会更多,因为双方文化相近,而且中国企业的零部件往往价格较低。同时,中国零部件企业也要抓住一切机会与合资品牌整车企业合作,这将是学习和历练的难得机会。我认为,尽管现在中国零部件产业整体上还比较弱小,但是未来在中国走向汽车强国的过程中,零部件一定可以做强,而且很可能会比整车的发展速度更快。
赵福全:看来您还是充满信心的。那么,您对未来5年以及10年后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有什么期待?请您展望一下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发展前景。
董扬:虽然我手头没有数据支撑,但可以肯定的是局面一定会不断变好。像三年前发生的自主品牌连续十几个月销量占比下降的情况,应该一去不复返了,未来更有可能的是市场份额连续上升。记得当时是14连降,但基本上大家就只说到12连降,后两个月不说了,因为觉得应该为自主品牌鼓士气。现在看来自主品牌的竞争力确实今非昔比了,和过去不同,本轮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比的提升是多家企业的齐头并进,像长城、长安、吉利、五菱等自主品牌都已经达到百万量级。有了不断成长的整车企业,下一步预期零部件也自然会有较好的发展。总之,中国经济的发展值得期待,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值得期待,这些都为做强零部件产业提供了根本的保证。因此,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也值得期待,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赵福全: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经和董会长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了。通过董会长的分享,我们知道,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将为中国零部件产业提供巨大的战略机遇。尽管由于引进发展模式、政策关注不够、整车支持不足等种种原因,目前中国零部件的发展总体上滞后于整车,但是我们还是诞生了一些像福耀玻璃这样优秀的零部件企业。展望未来,我们更应充满信心,中国拥有产销规模最大且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这是中国零部件企业得天独厚的核心优势,优秀的零部件企业完全可以大展宏图、走向成功。
同时,我们也寄语广大零部件企业家,希望大家有定力,有信心,有耐心,专注于主业,切勿简单跟风,更不能有投机的心理。选择投身汽车产业,就应该明白这个行业必须要花慢功夫,要全身心地投入,要不断耕耘甚至几代人为之努力。如果只为了赚快钱,那就不应该选择做汽车。反过来讲,汽车产业前景美好、机遇空前,绝不是昙花一现的行业,如果做得还不够理想,更应该从自身出发,反思和解决问题,看看行动够不够执着,投入够不够充足,做得够不够精细。怨天尤人完全于事无补,踏实努力才能通向成功。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汽车的基本属性并没有改变,传统零部件仍然需要下足功夫。同时,新技术、新产品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传统零部件企业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积极进取,把握良机,要把新技术变成自己的有力武器。另一方面,新进入汽车产业的企业,尤其是零部件企业,要对汽车产业的客观规律抱有敬畏之心,思考如何基于汽车的核心诉求真正发挥自身的优势,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
汽车强国需要强大的整车,强大的整车需要强大的零部件。未来在建设汽车强国的征途中,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必须做强,也一定能够做强。因为中国有无可比拟的大市场,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战略,有“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大格局。我相信,在强大零部件产业的支撑下,中国汽车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最后,谢谢董会长的真知灼见。
董扬:祝中国零部件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祝大家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