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堵效果市民评价低

2011年07月08日 12:29
来源:汽车周报 作者:管学军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进入管学军专栏主页>>

北京市治理拥堵效果和措施未获得公众的认可,这一结论来自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在其网站上所做的《交通缓堵民意调查》。

《交通缓堵民意调查》分两部分内容,一是上半年北京市交通拥堵状况是否有所缓解,二是各类交通措施中,哪些方面对缓解市区交通拥堵最有效。截至7月5日凌晨,第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治堵有效的得票数为7737,占30.5%;认为治堵无效的得票数为17555,占69.21%;回答不清楚的得票数为73,占0.29%。显然,七成被调查者认为北京市治堵无效。

在回答第二项问题时,认为“通过小客车指标调控并采用摇号方式实施机动车总量控制”有效的,得票为1600,占6.69%,是所有选项中得票最低的;认为“停车价格调整(但保持居住区及周边停车较低价格)和加强停车管理”有效的,得票数为2716,占11.86%,位居倒数第二。认为“加强交通信息服务(发布交通指数、路况提示等)和交通管理(高峰时间控制外地机动车进入中心区、快速处理事故等)”有效的,得票数为3931,占17.16%。得票最多的是“倡导和实践“3510”(3公里步行、5公里骑行、10公里乘公交地铁)绿色出行”,得票数为6365,占27.79%;其次是“推进城区道路微循环、疏堵工程建设,采用夜间施工等加强道路维修改造,保障较好路况”,得票数为4156,占18.14%;再次是“公共交通快起来(京通快速路开辟高峰公交专用道、社区通勤快车、多条地铁线增加车辆以缩短高峰发车间隔等)”,得票数为4140,占18.07%。

经过半年的拥堵治理,北京市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甚至影响到了全国汽车的总销量,但却获得了市民较低的评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交通专家王江燕就表示,市民对缓堵期望较高,只有明显效果才能引起较大共鸣。王江燕说:“偶尔几次开车,感觉东三环早高峰有好转,高峰时间减短。但是,交通拥堵的可预测性较差,开车可靠性还是难以保障。这也是市民对于缓堵效果质疑的原因之一。”她同时表示:“国内外实践证明,仅靠修路缓堵不是出路,坚持公交优先和需求管理是大都市必然要走的道路。北京目前的政策与香港、新加坡相比还是相当缓和的,需求管理和公共交通的强化和服务水平提高必须同步配套。”

从调查问卷的设计与王江燕的表态可以看出,第一,北京市交通主管部门领导并非交通的经常参与者,只是“偶尔几次开车”;第二,北京市目前采取的措施还是相当缓和的,既有政策还将继续执行;第三,在所有治堵措施的调查项目中,惟独没有交通秩序整顿内容。显然,相关部门在治理交通拥堵中更多考虑的是“交通”一词中的“交”字,而很少考虑“通”字。无论什么样的道路条件,也无论什么样的交通方式,都必须在良好的交通秩序下才能得以实现。但整顿交通秩序这个成本最低的治理措施,似乎没有纳入交通治堵者的视线,而非机动车违法降低通行率和交通事故频发的问题也未在考虑之列。

这种在治理拥堵上热衷于在硬件上花大钱、热衷于增加收费名目和额度,而不是降低交通参与者守法成本、加大违法成本的思维方式,对于治理交通拥堵是否最终有效,更多的北京市民会持续关注的。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交通 得票数 北京市 高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