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兴庭:油价易涨难落 源于运营机制与民争利

2011年10月09日 11:36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彭兴庭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按目前规定,国内成品油的出厂价,主要“盯住”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再加上炼油成本和成本利润率确定。这种定价机制虽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接轨了”,定价依据也透明了,但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无法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造成了市场机会的不公平。

石油价格“易涨难落”,与这些年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刚性是分不开的。按道理,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内成品油的定价机制应该适时缓解这种冲击,但令人遗憾的是,现行定价机制反而在油价上涨的盛宴中“与民争利”。举个简单的例子,以每桶80美元为基准价,上涨4%,即达到83.2美元/桶时,发改委考虑价格上调;若以83.2美元/桶为基准价,则必须下跌4%即跌至79.872美元/桶以下时(而不是80美元以下),政府才会考虑调价。

这种上涨和下跌的不对称性,虽然看似不大,但在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频繁且敏感的情况下,却存在放大效应。再说,这个数据时刻影响着国内油价的涨落,与老百姓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岂能如此不公平。

按道理,如果是一家竞争性企业面临进口价格上升,首先想到的应该是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万不得已才会提高价格。“垄断”的大树底下好乘凉,面对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国内油企何时曾考虑过降低运营成本的可能性?该喝的天价茅台一瓶都不少,该挂的天价吊灯就得挂,不管外面刮风下雨还是晴空万里,石油企业的工资福利奖金“只涨不落”。在这种情况下,油价降得下来吗?

油价到底是涨是跌,在两大石油巨头主宰市场的格局中,很容易被利益集团操控。尽管发改委也下调过几次油价,但在许多地方,油价下跌的空间往往被垄断力量策略性地“大事化小”甚至“化无”。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有一个著名的“俘获理论”,政府对垄断行业的价格监督,“反而对价格起到了推升的作用”。在国内石油市场中,是不是也存在这种管制者被石油生产企业“俘获”的事实呢?(原题:油价易升难降的机制性障碍)

[责任编辑:liushan] 标签:原油价格 油价下跌 运营成本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