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定因素
江淮汽车自2007年进军乘用车市场至今,已经经历三次大的变革和调整。江淮汽车内部人士对此戏称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道路。
创业初期,江淮轿车销量提升缓慢,经销商大面积亏损,瑞风商务车公司及时地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2009年,江淮汽车实施“大乘用车”战略,江淮轿车与商务车瑞风事业板块合并为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借用瑞风经销商渠道销售产品、提升销量。
“当时轿车经销商亏得一塌糊涂,商务车把经销商渠道贡献出来,才稳定了轿车的基础。”接近江淮乘用车公司的一位人士说。
这是江淮乘用车的第一次变革。瑞风虽然在当时拯救了初生的江淮轿车事业,却也因为过于强势的地位,为江淮乘用车后期的发展埋下隐患。
2012年初,安进接替左延安担任江淮汽车新任董事长,当年底,安进宣布对江淮乘用车实施双品牌战略。该战略取消了“江淮轿车”的品牌名称,代之以“和悦”品牌,与商务车“瑞风”形成江淮乘用车两个业务板块。江淮乘用车产品将通过“瑞风/和悦” “字母” “数字”的方式命名,瑞风品牌主要面对公商务市场,和悦面向家庭消费市场。
表面上看,江淮乘用车以产品名称替代品牌名称,推出了更多的乘用车品牌,是扩张之举。但事实上,江淮乘用车双品牌战略的核心却是收缩,也体现了决策团队对前期失误的反思与纠正。
“以前江淮的乘用车有瑞风、瑞鹰、宾悦、和悦、同悦、悦悦,但江淮每年的利润和推广费用是有限的,如果品牌线铺得过开过于分散,每个产品给一点费用,结果就是没有什么产品能够让消费者记住。”长期关注江淮汽车的一位分析人士表示,用和悦来替代宾悦、同悦等多款车型的名称,可以使江淮乘用车有限的推广资源效益最大化。
但江淮乘用车双品牌的设计,却没有体现彻底的品牌区隔。“从品牌属性上说,瑞风的产品特性是‘生产资料’,买它的人是为了赚钱,与轿车品牌有着明显的区隔。”江淮汽车一位高层人士对本报记者说道,由于瑞风的超然地位和博弈,2012年双品牌战略变革过程中,瑞风强势介入“中型SUV和公商务轿车”领域,形成了与和悦轿车品牌争夺产品、品牌重叠的局面;在实际运营中,两家营销公司共用一个销售渠道,体制内却未理顺各种关系。
2013年8月,刚上任不久的江淮乘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严刚毫不讳言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道:“瑞风的销售顾问去服务和悦的客户,这就是问题。”严刚表示,江淮轿车(和悦)与商务车(瑞风)营销公司整合后职能部门设置不合理,类似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售后服务部门,而是遍布营销、品牌设计、战略制定等多个部门。
而从严刚上任开始,打散瑞风、和悦和星锐三个营销公司的壁垒,组建一个新的乘用车营销公司,这是江淮乘用车创立以来第三次重大调整。
销量
江淮轿车销量(辆)
2011年 145920
2012年 138264
2013年 116782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手机应用
凤凰网汽车&凤凰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