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8日,上汽集团一纸“声明”在舆论圈引发了热议。有的说,很理解上汽集团的心情,毕竟大众CEO迪斯的一句话,给上汽带来了很大被动,让上汽的股票跌了,声明表达了“不满意”可以理解;也有的说,上汽的声明多少缺了一点“底气”,技术、产品、品牌是人家的,合资中方没有太多的贡献。这个时候,中方的“声明”没有用。
21日,上汽乘用车公司的一场内部交流引出了新的解读。来自全国的几十家媒体被请到了上汽技术中心。现场放着两辆产品车,一辆是即将投放市场的荣威i6 PLUS,一辆是由上汽大众生产的朗逸PLUS。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上汽方面希望媒体将这两款同类车作比较,来说出荣威i6 PLUS的“好”。事实上,“见多识广”的记者在比较之后将票投给了荣威i6 PLUS。这看出来上汽乘用车公司的“良苦用心”起到了效果。
然而,对这场所谓的上汽乘用车的新车交流会,更多的人还有另一层解读。这是在上汽集团声明之后的再出招。尽管主办方一再表示,两者间没有关联。事实上,这次活动给大家的联想却很丰富:这是上汽在对迪斯“失言”发声明之后,再次表达自己的声音。
将竞品放在一起对标,这是企业常有的事。但将集团下合资企业产品对标不多,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让自己家里的人比高矮是没人愿意做的事。而这次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的交流会上,主办方不仅把朗逸当作对标车型,还将原来在上汽大众参与朗逸研发的几乎所有核心成员都请到现场,让他们现身说法,谈与朗逸的关联,讲是与非,好与坏,这无论如何增强了人们对荣威i6 PLUS相对于朗逸PLUS有比较优势的深刻印象。当年任上汽大众产品工程部经理,也是负责朗逸研发的中方领导张觉慧,现在是上汽乘用车公司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陶海龙是上汽乘用车公司负责生产和质量的副总经理,当年在上汽大众是管控生产、质量的负责人,是朗逸研发团队的骨干之一。而被称为“网红设计师”的现任上汽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兼全球设计总监邵景峰,当年在上汽大众主持设计了桑塔纳Vista、NeeZA概念车和朗逸。他们的到场本身就看出了主办方的用意,而在过去的几年当中,这样的交流是没有过的。很显然,现场媒体对i6 PLUS的很高评价,在这几位核心骨干那里得到了专业的回应。换句话说,干得了朗逸,一定干得出i6 PLUS,而且还能做到“取长补短”。必须要说的是,与这三位的交流给大家传递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i6 PLUS比朗逸更懂中国消费者的需要,i6 PLUS比朗逸PLUS更好。
拿朗逸来证明i6 PLUS的好,在当前这个敏感时间点上,多少会带出许多猜想。在很多人看来,它背书了上汽集团“声明”的底气。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王晓秋说,i6 PLUS与朗逸PLUS在产品技术上“不相上下”。同时,他也坦承品牌上还有5—10年的差距。但他坚信,以现在荣威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上汽乘用车一定会迎来独立自主爆发的那一天。如果说是“声明”的背书,这应该是目前上汽自主品牌自身实力的一种宣扬。
最新数据显示,朗逸去年总销量503825辆,今年头两个月销量92438辆,售价11.59万元-16.29万元,是目前市场上的"神车"。i6 PIUS将在本月底投放市场,既然已经将朗逸当作了对标车型,届时,人们的关注点和一切猜想也就一目了然了。
(吴迎秋)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