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顿原创文章 | 麦琪
去年11月,洛杉矶车展,新一代马自达3首次亮相。以Kai概念车为原型的全新设计语言、黑科技加身的Skyactiv-X发动机诸多变化升级让外界对其充满期待。相比之下,马自达3在内饰设计上似乎就缺乏新意了,显示屏尺寸仅从现款的7寸升级为8.8寸。
在当前车企追逐中控大屏的潮流之下,新一代马自达3的升级完全无法形成优势,但在马自达看来,对待中控大屏的态度应该更加保守,它甚至不应该过早出现在汽车里。
1屏幕尺寸不是重点
新一代马自达3的中控设计基本还原了概念车Kai的理念,按键布局被简化,而空调出风口也被缩小并移到控制区域的两侧。这种变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减少中控区域对驾驶员的注意力转移,提升驾驶安全性。中控显示屏仍旧采用现款的悬浮格局,虽然屏幕宽度增加到8.8英寸,但从直观上看,两代显示屏之间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变化。
现款马自达3
新一代马自达3
但在马自达看来,这些看似保守的升级背后其实很多细节上的考量。比如,中控屏所在位置比现款后移了几英寸,而且角度会轻微地向驾驶员方向偏移,这样处理可以减少驾驶员查看屏幕信息时视线偏移的距离和时间,进而缓解视觉疲劳。现款马自达3采用的悬浮中控屏,其所在位置是驾驶员俯视15°的范围,预计在新一代马自达3中,俯视角度会进一步缩小。
由于马自达3的中控显示屏不支持触屏操作,因此它并不需要考虑屏幕与驾驶员之间的触控距离,一切变化都是为了尽量减少驾驶员注意力转移而出发的。这种思路也同时延伸到旋钮的设计上。
现款马自达3
新一代马自达3
现款马自达3在空调出风口下方设计了两个旋钮,主要用于双区空调的温度调节,而新一代马自达3将这两个旋钮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区分,左侧旋钮仍旧负责空调,而右侧旋钮则改为控制音量。
这个旋钮在现款车型里被设计在变速箱档杆一侧,与悦联系统的控制旋钮位置相近。换代马自达3在保留这个设计的同时,让音量旋钮回归到中控台,控制逻辑的设计更为简单直观,左右旋转可以调节音量大小,快进、静音和系统关闭功能也都集成在这个旋钮里面。与此同时,旋钮的机械触感反馈得到进一步优化,以方便驾驶员在视线不离开的前提下准确感知操控情况。
这种变化可以理解为进一步完善马自达的平视化座舱概念。在马自达的平视化座舱理念中,影响驾驶安全的三大要素就包括了“手离盘”这一项,因此马自达一直没有在旗下车型中加入触控屏,而且从新一代马自达3可以看出,进一步简化的旋钮功能和布局也是为了减少驾驶员因功能需要而频繁操作不同按键。
另外,由于新款马自达3将空调出风口右移、中控旋钮可以往上布置,这样一来驾驶员手离方向盘操作按钮的距离和时间就可以进一步缩短,甚至做到视线不离开前方。马自达3顶配提供的HUD同样进行了升级,将信息投影到前挡风玻璃上,与驾驶员的视线距离大概在7.5英寸左右,这是一个最能保证视线不受干扰的位置。
新一代马自达3在中控面板上加入了白色调的皮质包覆,这也被认为可以在视觉上减低中控布局紧张感。
2中控大屏正在沦陷?
马自达在也提出平视化座舱之前,对中控部分功能操作的各种形式进行了验证,其中包括操作完成度、驾驶员实现偏离的时长、以及方向盘偏离角度。测试结果表明,当驾驶员操作触控屏的时候,他们会无意识地转动方向盘,甚至使车辆偏离车道,而旋钮形式在各种操作情况下的表现都要比触控屏优秀。
美国AAA协会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当驾驶员需要操作触控屏,那么无论是视线还是意识上其实都会受到干扰,这会造成潜在危险。但许多车企积极推出中控触控大屏的时候却没有重视这个情况,他们的关注点在于,如果消费者接受并且喜爱大屏手机和平板电脑,那么他们对待车载中控大屏的态度也同样如此。
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中控大屏从备受争议到成为主流,不过短短数年。2014年特斯拉Model S上市之时首次采用了业内唯一的17英寸触控屏,自此全球汽车市场似乎进入了中控大屏的竞赛。
豪华品牌对行动更为积极,除了触控大屏带来的科技感以外,奥迪还提出过一个因素,对于AppleCarply和Android Auto这种应用来说,触控大屏的布局和操作逻辑设计要比物理按键更适合。这其实也是出于消费者的“惰性”,当他们熟悉了移动电子设备的使用逻辑,他们并不愿意在车上重新学习另一种模式。
然而,当车载屏幕尺寸无限制地增大之后,外界对待这一事物的态度开始有了转变。
最新奔驰S级在其换代车型的谍照中透露了全新中控布局,中控台由一整块大面积的显示屏取代了现款的悬浮屏和空调出风口的所在位置。预计这个屏幕尺寸会达到20寸的水平。这样一来,中控部分就难言豪华设计语言了,而且虽然MBUX系统声称在语音识别和手势操作方面做得非常成熟,但驾驶安全性的表现仍待考究。
而触控大屏的流行,更重要的是弱化了品牌之间的差异。过去我们谈论豪华品牌在豪华感的营造上,往往会从内饰设计的材质运用、色彩搭配以及线条布局等方面去评价视觉和触觉上的豪华,但中控大屏的到来逐渐弱化了这种差异性。奔驰一开始采用的双联屏在中控设计上树立了新的风格,但换代S级反而有可能走回头路,类似的中控整块大屏设计除了特斯拉、如今还有沃尔沃、斯巴鲁甚至荣威,虽然布局上肯定各有差异,但留给设计师的空间越来越少了。至于奥迪的三屏联动,我们也早已在路虎揽胜上看到了类似。
在豪华品牌里,也许只剩下常常被诟病内饰太糙的宝马仍在科技感和驾驶性上摇摆不定,以致于大尺寸液晶屏和大量按键同时出现在宝马7系这样的旗舰车型里。至于奥迪这种早已投奔大屏的品牌,就只能在触控板和大旋钮这种方式上解决操控准确性和驾驶注意力等问题了。
3在理性中前行
从用户需求来看,中控屏幕尺寸越来越大,这将是必然需求。正如智能手机的演变,从单纯的接听电话到看视频、打游戏甚至移动办公,当用户需要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手机的屏幕就需要随之做得越来越大。同样情况也出现在汽车上。
如果单纯考虑驾驶需求,用户需要的信息在仪表盘上就能完全显示,即便加上音乐功能,中控台的小尺寸屏幕也已经能够满足。但当汽车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需要处理的信息将会越来越多,除了娱乐功能以外,还包括导航路况、车况、V2V和V2X等各种信息显示,但在智能化真正到来之前,先走一步的车载大屏尚没有显示出从用户需求出发的理性。
Model S之后,不断有车企加入到触控大屏的竞赛,似乎在当前激烈的竞争当中,如果没能提供一块大屏,就无法在市场上立足。这种焦虑有可能会带来硬件的安全隐患,但更多地其实是软件方面的不友好。比如沃尔沃的Sensus系统虽然有大屏支持,但复杂的界面和操作层级严重影响了驾驶安全性。而这并非个例。
在自动驾驶还没到来之前,我们是否要对车载大屏保持理性态度?在语音识别功能无法完全做到自然语境沟通之前,汽车厂家对物理按键的态度仍然谨慎,比如多功能方向盘和副仪表表台控制旋钮的优化,以及对手势控制的开发。除此之外,中控大屏对信息的呈现和筛选也同样需要重要,除了与出行息息相关的信息呈现和处理以外,那些支持视频功能甚至吃鸡游戏的中控大屏,在当下又有多少现实意义呢。
我们无法否认自动驾驶时代海量信息对中控大屏的需求,车企甚至细心地为用户提前想到了移动办公和出行娱乐的需求,比如在拜腾概念车的49寸大屏里,我们几乎看到了移动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当未来数字化座舱成为现实车窗和天窗都有可能成为显示屏,但到了那个时候,车辆早已不需要人类驾驶。
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车载屏幕的发展不应该以噱头为导向,而且更多地关注安全与驾驶。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