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长城炮亮相之前我对皮卡的印象和这个市场绝大部分消费者一样,停留在那个被江铃宝典等车型霸屏的时代。
所以,当出现这样一台专注于乘用的皮卡,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势必要先解决消费者认知的问题。在这一点上,长城炮不仅仅是一个全新市场的开创者,在某种意义上也应该是一种用车文化的传播者。这种身份的确定,除了政策方面的不断放开,更多的是从产品上的迥异变化进行体现的。
本周,Myautotime就参与了长城炮·乘用皮卡在山东威海举办的试驾活动,在这样一个北方特别宜居的慢节奏滨海城市体验这款产品,更能觉察出长城炮在皮卡乘用化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设计方面的变革。传统皮卡车型基于各种工用条件,在车身设计上的姿态更多是倾向后面的车斗,对前半部的车厢颇为忽略。这也是为什么在传统工用皮卡车型上,我们很难让其和舒适挂钩,无论新车还是旧车,始终都显露出“糙”的一面。
反观在长城炮·乘用皮卡上,整车的设计姿态比例很协调,几乎对半分布的前车厢和后车斗,象征了这辆车针对不同的用车情况都能完美适应,万能家用的概念从外观上首先得到体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长城炮·乘用皮卡的C柱上,它并没与向车辆前进的方向做出倾斜。这样的处理我觉得有两个好处,一方面是视觉上的美观,方正的车厢能够显得整车更加威武霸气;另一方面是内部空间的实用,C柱垂直设计避免了侵占后排的头部空间,让第二排的空间表现不鸡肋。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炮·乘用皮卡配备的是265/60 R18轮胎。从前脸的平视图我们可以察觉,本就科学的车身姿态配合这样尺寸的轮胎,增加了车身下半部的厚重感,让车辆显得更“敦实”,这符合皮卡车型的潮流设计。
说完设计,咱们再来掰扯一下长城炮·乘用皮卡的内饰。说实话,乘用版车型的内饰质感足够,但或许对年轻人来说,并不会感到惊艳。尤其是当它和上海车展上曝光的越野版的双拼内饰相比,更是这样。
但是考虑到家用,低配黑色基调和高配黑棕色基调的内饰设计,确实能够让车厢氛围显得更加静谧安逸,没有因为亮色设计而产生的视觉冲击。而在前排中控的设计上,基本上是长城家族化的设计,规整而且简约,在行车过程中单人操作的条件下,十分便利。
座椅方面,长城选用的材质质感很强,座椅并没有刻意对驾乘者进行包裹式设计,而是偏向平整柔软,保证了舒适。值得一提的是,后排座椅并没有受到后斗的影响而表现为刻板,反而拥有一个不错的向后倾角,即便长时间坐在后排也不会让人感到压抑不适。
除去这些,长城炮皮卡的乘用化表现,着重体现在驾乘感觉上。
我曾经开过很多款所谓的工程皮卡,它们动起来的表现有这样一个标准特点:抖、吵、呛。
抖,是因为发动机本身就是活泼的柴油机,一切都是为了扭矩服务,讲究“大力出奇迹”,根本不做任何静音和防抖处理;吵,一方面是发动机的噪音,另一方面是车厢不做隔音处理;呛,有时是因为引擎箱内的气道吸进了发动机的废气串了味儿,有时是因为车厢没有空调系统,天热的时候开窗通风就必须忍受街道上的尾气。
也正是如此,很多消费者对国产皮卡的认知就停留在冒着黑烟轰隆前行的画面上,而长城炮·乘用皮卡正是在改变这一形象的基础之上,让整车拥有甚至超过乘用车的舒适安逸。
在动力上,2.0T的发动机对车身的拉动还是比较轻松的,毕竟其最大扭矩达到了360Nm。需要指出的是,长城炮·乘用皮卡在动力和底盘上的设定,都是为了驾乘舒适而服务的。比如,它在这一价格区间上搭载了采埃孚的8AT变速箱。得益于绵密的齿比,整车无论是急加速还是急减速过程都是缓和并且温柔,尤其是在5挡附近,停留时间较长。
另外,在底盘方面,长城炮·乘用皮卡的后悬挂采用了多连杆式悬挂,滤震能力和抗颠簸行程都非常不错,再加上后排座椅的柔软性,长时间在后排就坐也不会感到非常疲惫。
因此,如果生活中入手这样一台车,首先不需要担心的就是舒适性的问题。在试驾过程中,长城炮·乘用皮卡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驾乘质感的友好程度,甚至是这一价位很多家用SUV难以做到的。
更难得的是,在这台车上为了方便日常实用,长城品牌还为其配备了丰富的各种配置,诸如倒车雷达、语音交互这样的常见功能。此外,长城炮·乘用皮卡还搭载了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这更让其靠近甚至说超过一般家庭乘用车的功能表现。
试驾过长城炮·乘用皮卡,我觉得在意识上得益于这款车在乘用化上的努力,我对皮卡不仅不难以接受,甚至觉得它要比普通常见家用车型更具吸引力。事实上也是如此,在试驾过程中,车队经过城区很多路人纷纷拍照,或许也是因为这款皮卡车型跟他们印象中的皮卡大不相同吧。
而随着各地交管部门对于皮卡这一车型相关政策的逐渐解禁,我相信仅仅12.68万起的长城炮·乘用皮卡势必能够带起市场上的又一消费潮流,夯实中国皮卡文化的发展基础。
凤凰网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官方微博
@ 凤凰网汽车
报价小程序
搜索:风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