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专家称"不堵车不撞车"的智能交通有望十年内实现

2011年04月12日 16: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2002年执导的电影《少数派报告》中,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所有汽车全由电脑网络控制,精确并高速地行驶在高科技化的城市交通线路上,每个人只需做一件事,就是告诉你的汽车,你想要去哪。

你相信吗,在不远的将来,科幻电影中的大胆设想可能就会变成现实。昨日,中国·重庆智能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在渝召开,专家在会上透露,“不堵车、不撞车”的智能汽车最多十年内就会实现。

车内安“大脑”避堵车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原所长、国家汽车计算平台工程项目专家组成员史其信说,中国机动车发展过快,路网有限,无法避免导致交通拥堵,这就需要智能汽车来解围。

他说,未来智能汽车一上路,就由指挥中心进行控制,每辆车都安装有传感器,相当于车的一个“大脑”,能自动对突发情况作出判断。

“这样的传感器已经研究出来了。其实,重庆正在实施的电子车牌就是智能车联网的第一步。”史其信透露,预计未来十年内城市中能够普及这种智能车联网,实现“不堵车、不撞车”的愿望。

汽车与公路直接对话

“智能汽车的发展其实就是要实现无人驾驶,把人们从低级的技能操作中解脱出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说,估算车距、控制车速、转弯、超车等基本操作,汽车自己就能完成。

李德毅说,通过物联网系统,汽车与道路之间还能完成信息交互,是否堵车,前方是否有路障等都将“一目了然”,“你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云计算数据库,很快查询到哪些路可以走,附近有哪些休闲商场及停车位等。”

普及无人驾驶成本高

真正的无人驾驶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史其信说,我国有望在十年内突破此项技术。不过,他指出,要将无人驾驶汽车普及很难,因为成本太高。

史其信说,他曾在日本亲身体验过无人驾驶汽车———十公里的试验路段,地下埋有很多传感器,每辆车都携带很多传感设备,后备厢几乎全是计算机。与此同时,行人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周边交通设施也都需要技术支持。目前,我国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行驶,但与环境缺乏互动。

未来智能交通 重庆已有微缩版

专家们描述的智能交通并非幻想,昨日,设在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实验室正式揭牌。该实验室搭建了全国首个智能驾驶与车联网室内实验平台,重庆晚报记者亲眼目睹了微缩版的未来智能交通。

实验室副主任王东强介绍,实验平台占地65平方米,按照与真实路段1:12的比例设计,体现重庆弯多坡陡、桥梁较多、上下坡多的道路特点,设置了十字路、立交桥等多种道路。

几辆微缩智能车自主穿行在大街小巷,转弯、上下坡、走立交桥,遇禁行标志自动减速停车。据介绍,每辆车都装有一块专业嵌入式主板(相当于大脑)、一个红外超精度摄像头(相当于眼睛)、传感器。行驶中,摄像头用来采集路面信息,如转弯、上下坡、十字路口等,再利用主板将车辆行驶信息同步上传到车辆信息管理平台,指挥车辆选择最佳路径,控制合适的车速。同时,传感器可以测出车与车、车与人、车与道路标线等距离,小于安全距离就报警。

不少无人驾驶技术

已经成为现实

-ACC自适应巡航系统

现在不少汽车装备的ACC自适应巡航就是一种无人驾驶技术。当驾驶者启动该功能后,系统使汽车保持设置好的车速,保持和前车的安全距离,无需用脚一直踩油门。

-车道偏移警示系统

装有这种系统的汽车一旦偏离车道,驾驶者未及时作出反应,系统会根据偏移程度自动修正,同时向驾驶者发出提醒信号。

-自动泊车功能

侧方位停车常常让新手和很多女性驾驶员头疼。现在不少轿车有自动泊车功能,当汽车监测到有适合的停车位时,会作出提示,一旦驾驶员启动自动泊车,车辆就会自动倒车,分毫不差地停车入位。记者 张水红 罗静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汽车 驾驶 智能 智能交通 
用手机登录 3g.ifeng.com 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