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杭州交警部效仿北京推出“试限流”举措

2011年06月07日 15:59
来源:新华网 作者:丁永勋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杭州市也准备效仿北京的做法,推出限行治堵措施。治理的重点,首选拥堵现象严重的中河—上塘高架路。5月24日晚,杭州交警部门发布消息:25日、26日的早晚高峰时段,将在这一路段推出“试限流”举措。结果,试验第一天,高架路上车流量确实少了,但地面道路却被堵得结结实实,限行措施实行一天即草草收场。

杭州治堵试验的“夭折”,与限行方案设置不科学、缺乏相应配套有关。更重要的是,很多市民压根儿不了解试限行安排,不少人是事后看到堵车的新闻,才知道这回事。治堵不小心变成了“制堵”,这样的试验,其实很难试出什么效果,得出数据也无法作为决策依据。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意义的话,就是更直观地说明,没有公众参与的决策,往往是靠不住的。

大城市缓解拥堵,限行未必是最优选择。北京的限行,在一开始起到了明显效果,但随着机动车增长和各种规避手段的使用,限行效果已经被逐渐抵消。对于交管部门主导的限行措施,不应过于迷信。即使其他地方想要效仿北京,决策过程也必须更慎重,限与不限、限行时间和路段如何确定,都应该充分征求公众意见,让公众参与决策。

从限行的“合法性”来说,它关系到有车人的完整权利和公共资源的分配使用,不能越过公众知情和同意的门槛。其次,限行措施的实施,需要市民的支持配合,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市民才能合理调整出行方式和路线,尽量减少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限行的结果,一部分开车走高架路的人,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畅通,但走地面道路和乘坐公共交通的,却比以前更堵了,很多人起大早却迟到。这说明,限行是一个利益平衡的过程,有人受益,也有人要作出牺牲。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只能通过公众参与和平等博弈来实现。

杭州此次限行试验,决策过程过于草率,没有体现出充分讨论和公众参与的过程。交警部门虽然事前也发布了通知,但实施前一天晚上才告知,太晚了一些,很多市民都表示不知情。只限高架两端,不限地面道路,限行方案是否科学,也有待推敲。

杭州也是堵车比较严重的大城市,如何缓解交通压力,市民和专家谈论很热烈,限行也在考虑范围之内。不过,无论如何,治堵措施不该由交警部门“独家”包办。今天宣布明天实施,这样的决策效率是上去了,但效果不一定好。尤其是这类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经过充分谈论之后,往往后遗症要少得多。效率低一些未必是坏事,比覆水难收和朝令夕改要强得多。

实践证明,通过限行治堵,并不是治本之策。大城市交通问题,最终还需要“规划”来解。而科学规划城市,同样离不开公开透明和公众参与。有效的公众参与,应该从制定规划时就开始介入,并贯穿公共决策全过程,才能防止“为民做主”的闭门决策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措施。

杭州及时叫停试限行措施,知错就改值得肯定。而管理者需要从这次“试验”中总结的,不仅是如何改进限行方案,更应该是如何科学民主决策。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决策 公众 杭州 措施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