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6月6日,马自达与福特的分离再进一步。马自达汽车确认即将退出其在密歇根Flat Rock地区工厂的生产,mazda6系列车型的新款将转移到其在日本的Hofu的工厂,此一计划将在2012年中期正式执行。
停止在美国的生产后,Mazda6的新款从日本出口到美国。届时,Mazda6在全球的主要生产工厂有两个,一个是日本Hofu工厂,一个是中国一汽马自达(微博)在长春的生产工厂。由于一汽马自达的产品主要用于中国市场销售,因此在全球范围内,马自达会主要依靠在日本的工厂进行生产。
马自达汽车的该决定与其产品在美国市场的表现直接相关。仅就Mazda6车型而言,其销量处于持续下滑状态。2011年5月份,其销量为1639辆,与2010年同期相比,降幅为53%。前5个月,Mazda6系列车型的总销量为1.36万辆,与2010年同期相比,降幅为9%。在整个美国汽车细分市场处于上升态势下,Mazda6的竞争力正在下降。
虽然新一代Mazda6车型在洛杉矶车展上已经亮相,在动力总成以及外观设计方面都有较大改进,但远水救不了近火。在售的Mazda6系列车型已经很难改变马自达汽车的境况,它已经很难跟得上美国中高级细分市场的竞争。在持续亏损与继续生产之间,马自达汽车只能选择前者。
在美困境
2010~2011财年,马自达在美国的亏损额为了317亿日元,Flat Rock工厂的亏损额为85亿日元,为其在海外最大的亏损单元
面对在美国市场的不良表现,马自达汽车一直在抉择。
2011年2月18日,在福特再次减持马自达股份事宜的过程中,马自达汽车即有意停止Mazda6在美国的生产。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CFO尾崎清(Kiyoshi Ozaki)认为,其在美国的亏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这个工厂的生产。为避免情况恶化,马自达已经开始考虑停产事宜。当时,马自达汽车表示,此事的最终决定将在2011年年内做出。
在马自达汽车公开做出这一决定之前,其合作伙伴福特汽车已经就此进行了调整。2011年2月16日,福特汽车削减了其在Flat Rock工厂的900名生产工人。削减工人的决定是基于生产效率与成本方面的考虑。不过,福特汽车并没有提及马自达。斯时,福特汽车再次减持马自达之事已经成为最终决定。这两家整车制造商之间的关系,正在由严密的资本关系变成合作伙伴关系。
尾崎清表态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此事都没有被关注,直到2011年6月3日。是日,日本共同社首先报道称,马自达汽车将正式停止在美国生产Mazda6,其新一代产品正式转移至日本国内。之后,无论是福特还是马自达都没有正面的对此给出说法。经过两三天的沉默之后,此事成真。
这样的决定与马自达在美国的市场表现有直接关系。据马自达汽车2010~2011年(2010年4月~2011年3月)财报的信息,在这一财年马自达的亏损总额达600亿日元,其中在美国的亏损额为317亿日元,Flat Rock工厂的亏损额为85亿日元,为其在海外最大的亏损单元。与上一财年197亿日元的亏损相比,马自达汽车在美国的经营继续恶化,虽然其销量有所增加。
从美国市场有节奏的退回到日本,成为马自达汽车唯一的选择,出口战略再次成为其最重要的手段。
终结曾经的格局
在销量不足等压力之下,退出密歇根Flat Rock地区的AAI工厂,马自达汽车终结了1980年代汽车世界的联盟格局
在福特汽车连续的减持马自达的股份后,这两家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关系已经开始了明显的变化。而这种联盟关系,曾是1980年代底特律与日本汽车所构筑的世界汽车最重要的格局。在这一重要的战略性计划之下,战术性的调整必须适时跟进。
此一轮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中国。福特与马自达汽车和中国长安集团之间的合作,实施了分拆。三者共同建立的一家合资公司变身为两家,分别为长安福特与长安马自达(微博),由于中国行业政策层面的规定,长安马自达尚未通过中国政府的审批。
Flat Rock工厂是这种变化的持续。而这曾是马自达汽车进入美国市场最重要的选择。早在1972年,福特汽车在密歇根锻造工厂,当时它融合了行业里最前沿的技术。1981年,福特该工厂关闭。1987年,在马自达确定进入美国市场后,从福特手中购买这家工厂,生产马自达6[综述 图片 论坛]、MX-6以及福特品牌Probe系列车型。随着两家整车制造商之间的关系变化,福特汽车从马自达手中回购了该工厂50%的股份。1992年4月15日,双方正式成立AutoAlliance International(AAI)马自达与福特的车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产品为Mazda6与福特的野马系列。
在AAI工厂成为双方的合资工厂后,它一直没有满负荷营运,其平均开工率仅在50%上下。按照计划,其产能在24万辆,受制于销量,它只能减少生产班次与生产量。2010年,马自达在该工厂生产了4.5万辆整车,福特生产了7.76万辆野马系列车型。马自达Mazda6的销量不佳,再次增加了营运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