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潜艇“猎杀潜航”
中国海军舰队从西太平洋演练归来,自卫队研判潜艇究竟在哪里?

萨博与中国关系复杂 业内人士众说纷纭

2011年06月15日 19:11
来源:汽车观察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萨博在中国扯不清的“婚姻关系”,让各大媒体及业内人士可谓“叹为观止”。事态至今,业内人士对这些事件众说纷纭,最后,我们来一同分享各位的高见。

到底怎么恰当利用萨博的“剩余价值”,在什么时机采取什么商业形式去操作,这些都是涉及到技术和商业层面的复杂专业经验,操之过急和急于求成肯定都会留下“后患”或付出不恰当的商业代价。前车之鉴可以资用,没必要每家企业都要从头重复去付学费。

——独立评论员钟师

争相抢购萨博折射中国汽车缺乏自主信心。萨博这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竟然成了众多中国厂家,尤其是自主品牌企业争相竞购的“香饽饽”,这是不是中国汽车业的羞耻与悲哀?

——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总监程远(微博)

庞萨合作政府审批与产品战略是难关。在我国成立合资公司销售汽车,获得政府审批相对容易。但合资建厂生产汽车,会有很大的准入门槛,其中包括建立整车研发中心和发动机生产厂。这些内容都需要长期的准备和详细的发展规划。以此前吉利收购沃尔沃为例,双方历时多年才完成最终的交易,而此次世爵在一个月内的两次“闪婚”,很难在短时期内拿出经得住推敲的合作协议以及发展规划,所以从这一点看,短期获得政府审批的几率极小。

——国内知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微博)

庞大销售萨博应当不成问题,而有问题的是在中国建立一个新的合资企业。发改委和工信部面临的任务是引导企业利用好过剩的产能,尽量避免出现倒闭或因此而带来的冲击问题。换言之,在一个委级、一个部级主管部门异口同声地提出要限制汽车产能过快增长的情况下,再让这两个部门同意上马新项目,谈何容易?

——《中国工业报》首席记者管学军(微博)

萨博跟中国好多家在谈,它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势品牌,状况不是太好的品牌。中国整体的汽车市场在向上发展,但不能老扮演救世主角色,这对于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中国汽车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应该不仔细研究、不深入探讨,最基本的是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例要考虑到,中国汽车企业明显浮躁,凸显锦标主义。锦标主义是说许多企业先拿概念,占先机,图虚名,争上游。

——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迟亦枫

我想萨博是世界上最让人难懂的汽车品牌之一。虽然该品牌下的汽车自1940年代以来就有着独特的设计,但萨博还是从来没能获得足够的销量来支撑其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一个主流品牌,而且萨博也从来没能获得足够的盈利来维系自身的长期发展。在目前情况下,我想无论是华泰还是庞大的董事会,对这个问题应该都有个清晰的答案,那就是“不”。他们不值得去入股萨博,也不值得去购买任何萨博的技术,或者对萨博进行任何其他高风险、低回报的投资。

——现任管理咨询公司A. S. Conn LLC的总裁Andy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萨博 中国 汽车 品牌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查看跟帖]我要跟帖 0人参与  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商讯